建筑全生命周期BIM+AR解决方案
概述
计划融资3000万,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与销售团队建设、标杆项目复制与行业解决方案深化。
需求详情
一、核心技术AR/MR(增强现实/混合现实)技术:通过专利级SLAM(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实现BIM模型在施工现场的厘米级精准定位。将三维设计模型1:1叠加到真实场景中,实现“所见即所得”的沉浸式施工指导。AI人工智能技术:结合AI实现自动识别施工问题点、自动识别施工进度,并与BIM模型自动同步。支持工程算量自动导出,提升数据处理效率。BIM融合应用技术:支持多种BIM及三维格式(如RVT、IFC、FBX、PDMS、点云、全景等),具备多源数据融合能力。实现BIM模型从设计到施工的全生命周期应用闭环。移动端SaaS平台架构:标准化SaaS产品,无需部署,下载即用。支持离线模式运行,适应复杂多变的工地网络环境。二、研发方向持续深化AR/MR+AI+BIM的技术融合,打造建筑行业专属的“智慧现场助手”。拓展MR眼镜端应用,推动可穿戴设备在工程现场的落地。提升AI算法能力,实现更智能的自动问题识别、进度分析与质量预警。探索无人机+AI+AR的联动应用,实现大体量工程的远程监控与进度识别。强化数据管理能力,打通施工、验收、运维阶段的数据链路,助力数字资产沉淀。三、核心亮点类别亮点说明技术创新性国内率先将AR/MR技术深度应用于建筑施工领域,填补“BIM落地最后一公里”空白。产品易用性SaaS化、轻量化、支持离线使用,降低施工团队使用门槛。跨专业兼容性支持多格式BIM数据和点云、全景图等,适配建筑、交通、电力、石化等多个工程领域。实际价值明确解决行业痛点:减少返工、提升交底效率、加强进度与质量管理、实现“实模一致”。标杆项目验证已服务100+个国内外标杆项目,涵盖机场、铁路、数据中心、总部基地等高要求工程。知识产权积累拥有10+项核心专利、50+项软件著作权,技术壁垒高。团队背景强创始人来自浙大、复旦,兼具建筑行业经验与AI/自动化技术背景,入选福布斯U30。四、市场前景政策驱动:国家大力推动“智能建造”、“新型建筑工业化”,鼓励BIM、AR、AI等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多地政府出台政策要求重点工程项目必须应用BIM技术。市场需求旺盛:建筑行业普遍存在“图纸与现场脱节”、“多专业协同难”、“进度质量难控”等问题。传统管理方式效率低、成本高,亟需数字化工具提升管理水平。目标市场广泛:覆盖建筑工程、交通工程、市政、电力、石油化工、水利、通信等多个细分领域。客户包括中建、中铁、中电建等大型总包单位,以及设计院、业主单位。增长潜力大:当前已服务数百家行业头部客户,累计上传BIM文件6万+个,用户基础扎实。可从施工环节向设计、运维环节延伸,打造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五、本轮融资计划融资3000万,主要用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与销售团队建设、标杆项目复制与行业解决方案深化。
征集中
金额:3000万元-5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