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夸克和文库,扛起大厂的AI梦
夸克和文库,扛起大厂的AI梦百度和阿里,开启“AI超级框”大战。
百度和阿里,开启“AI超级框”大战。
面对大模型,三家大厂有相同的目标,选了不同的路径。
论如何在技术圈争论中一句话噎到对方:
又一家新晋AI独角兽出现了。
这届网友真是把 AI 玩出花!
截至2025年3月,全国算法备案数量已达3234个,大模型备案数量为407个,覆盖金融、医疗、教育等多个领域。为规范技术应用并鼓励企业合规发展,全国各省市纷纷出台大模型算法备案奖励补贴政策,最高补贴金额达5000万元。
创立两年的Lepton AI被英伟达收入囊中!联创AI大牛贾扬清和白俊杰,已经加入收购方英伟达。这次收购将完善英伟达的AI投资布局。
浏览器的使用者正在逐渐从人类用户转移到 AI Agent,Agent 与互联网环境互动的底层设施也因此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传统浏览器无法满足 AI Agent 自动化抓取、交互和实时数据处理的需求。Browserbase 的创始人 Paul Klein 早在 23 年底就敏锐地洞察到 AI Agent 亟需一个全新的交互载体——一个“为 AI 而生”的云端浏览器。
硅谷的每一次脉动,都可能引发全球科技产业的连锁反应。这一次,心跳声来自苹果内部,一个代号为“Mulberry”的重磅AI项目,正悄然将矛头指向价值万亿的数字健康蓝海。传闻中的“AI健康教练”服务,承载着苹果重塑健康生态、深化软硬件协同的巨大野心。这究竟是库克船长驶向新大陆的旗舰,还是又一次在礁石密布的医疗健康领域触礁的风险?
本文主要描述了具身合成数据两条主要技术路线之争:“视频合成+3D重建”or “端到端3D生成”。参考自动驾驶的成功经验,前者模态转换链路过长导致误差累积,'直接合成3D数据'理论上有信息效率优势,但需要克服“常识欠缺”等挑战。
刚刚,一位AI公司CEO细细扒皮了关于Llama 4的五大疑点。甚至有圈内人表示,Llama 4证明Scaling已经结束了,LLM并不能可靠推理。但更可怕的事,就是全球的AI进步恐将彻底停滞。
“最强AI语音”的场景化突围。
CUDA 迎来 “Python元年”!
Alphabet(谷歌)作为互联网时代的科技巨头之一,在 AI 技术重塑世界的浪潮中勇立潮头,不仅通过自有的产品和服务推动 AI 发展,也通过风险投资,赋能初创企业,积极参与全球 AI 创业生态的构建。
基于规则的强化学习(RL/RFT)已成为替代 SFT 的高效方案,仅需少量样本即可提升模型在特定任务中的表现。
多点发力,协同并进,才能让AI的成长有更多道路可走
大规模数据集和标准化评估基准显著促进了自然语言处理和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发展。然而,机器人领域在如何构建大规模数据集并建立可靠的评估体系方面仍面临巨大挑战。
众所周知,大语言模型(LLM)往往对硬件要求很高。
最近,Tinder与OpenAI合作,推出了一款名为"Game Game"的AI语音调情游戏,号称能让用户在模拟约会场景中练习调情技巧。用户可以通过与 AI 机器人互动,练习调情、模拟初次相遇场景,并根据表现获得评分和建议。
2025年斯坦福HAI报告重磅发布,456页深度剖析全球AI领域的最新趋势:中美顶级模型性能差距缩至0.3%,以DeepSeek为代表的模型强势崛起,逼近闭源巨头;推理成本暴降,小模型性能飙升,AI正变得更高效、更普惠。
AI乃至生成式 AI 正以前所未有的态势向边缘设备迁移,从 AIoT 的初步探索,迈向真正意义上的边缘 AI 时代,这一转变让嵌入式行业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巨变。
Llama 4真要被锤爆了,这次是大模型竞技场(Chatbot Arena)官方亲自下场开怼:
大家翘首以盼的 Llama 4,用起来为什么那么拉跨?
一块毫无设计感的电路板,成了全网最火的「AI 硬件」。
法国班轮巨头达飞与本土科技公司Mistral AI合作,在未来五年内投资1亿欧元(1.1亿美元),为集团的航运、物流和媒体活动部署定制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最近各家文生图 AI 都在不断迭代。
多模态视频异常理解任务,又有新突破!
AI绘画总「翻车」,不是抓不住重点,就是细节崩坏?别愁!微软和港中文学者带来ImageGen-CoT技术,让AI像人一样思考推理,生成超惊艳画作,性能提升高达80%。
是的,Rabbit,那个一度声名鹊起的第一代 AI 硬件公司,下场做 AI Agent 了。
在信息检索系统中,搜索引擎的能力只是影响结果的一个方面,真正的瓶颈往往在于:用户的原始 query 本身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