饿了么联创悄悄做了一家 AI 公司Orion Arm,两款AI工具Toki和Syft专攻效率赛道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
# 热门搜索 #
饿了么联创悄悄做了一家 AI 公司Orion Arm,两款AI工具Toki和Syft专攻效率赛道
6875点击    2025-07-10 20:07

前饿了么联合创始人汪渊,我本以为他已经退休去享受生活了。这种级别的创业者,早就实现财务自由。


早些年有朋友在饿了么,经常跟我讲饿了么创始人“四大饿”跌宕起伏的故事。后来饿了么被阿里巴巴收购,几位创始人陆续离开,圈子里关于他们的消息越来越少。


直到上周,看到一条新闻,才知道汪渊 Raymond 已经重新开始创业,而且方向是当红的 AI 应用,公司名叫:Orion Arm,主体注册在新加坡,主做海外市场。


Orion Arm 最近刚刚完成一笔 1100 万美元融资,投后估值 1 亿美元。有趣的是,他们做的不是 Agent,不是当前热门的那些领域,而是纯粹的工具。


从 2023 年开始到现在,Orion Arm 发布了两款 AI 工具:日程管理类的 Toki 和新闻聚合类的 Syft。其中,Toki 用户量比较高,目前已经在全球市场上有超过 300 万的用户。


饿了么联创悄悄做了一家 AI 公司Orion Arm,两款AI工具Toki和Syft专攻效率赛道


2024 年,他们在国内的微信生态中短时间内测过日程管理的产品,当时好像叫 Dola,Toki 是后来改新的名字。由于微信生态不支持第三方应用以个人的身份集成进来,所以,当时 Dola 总被封杀。再后来,他们团队索性放弃国内市场,主做海外。


日程管理在国内用户里算不上高频刚需,但在海外市场,大多数人都有用日历管理时间的习惯。传统的 Google Calendar、Apple 日历这些工具,还是得靠用户通过结构化的方式录入信息,先选时间段,再写具体的事情,操作起来有些麻烦。


我们公司用飞书,平时我在外面,用手机录入日历,就很不方便。一句话的事情,非得挨个填写。


Toki 用 AI 重新做了一遍日程管理。用户在 Line、WhatsApp、Telegram、iMessage 这些主流聊天工具里,直接发语音、文字,或者发一张图片,Toki 能自动识别关键信息,把内容写进日历、设置提醒,全程不需要手动输入。


比如用户发一张航班确认邮件的截图,Toki 能提取出发地、时间、航班号,然后自动生成提醒。临时改时间或者加安排,说一句话就能完成操作。


饿了么联创悄悄做了一家 AI 公司Orion Arm,两款AI工具Toki和Syft专攻效率赛道


这个体验很棒。对于高频使用日程的用户而言,Toki 降低了操作成本,让日历可以快速从人脑同步到数字系统。


如果飞书这样的产品,能够支持类似的能力,那对用户而言会方便很多。这些年来,日历这款产品几乎没有什么创新,各个头部的日历产品大差不差。Toki 让人眼前一亮。


不过,这件事的技术门槛并不低。我昨天和智谱的朋友在中关村聊天,他提到,AI 模型容易幻觉,输入稍微复杂一点就容易出错。比如用户随手一句话,或者直接发个截图,系统要准确提取出时间、地点、事件,其实不是单靠大模型能力能解决的。


举个常见的场景,我们告诉 AI 先订个 30 分钟后去机场的日程,紧接着又说要把这个日程改到明天同一时间,大多数模型在这种多轮上下文里,很容易混淆。想把自然语言转成准确、结构化的日历信息,底层要做大量的数据预处理和工程适配。


像腾讯元宝虽然在微信里有入口,但目前还没法做到这种能力。为什么没有实现,我的一个推断是,这事没那么容易实现。


Orion Arm 还做了一款新闻聚合类的产品,叫 Syft。这个方向和日程管理完全不同,本质上解决的是信息爆炸的问题。


现在信息流动太快,尤其是做全球化产品的人,每天刷新闻、社交媒体,经常会遇到同一件事有十几二十条不同的报道,有时候标题都不一样,实际内容却大同小异。


饿了么联创悄悄做了一家 AI 公司Orion Arm,两款AI工具Toki和Syft专攻效率赛道


Syft 做的事情很简单,就是把这些多渠道、多语言的新闻先自动归类、去重,然后只推一条结构化的母语摘要给用户。


比如一个热点事件,平时你可能要在好几个 App、不同语言的网页来回切换,现在 Syft 自动做信息整合,不管你用什么语言,它都能处理出来比较完整、去掉噪音的结果。


和传统的新闻聚合产品不同,Syft 主打的一个特点是多语言、多文化场景下的信息整合。


它支持三十多种语言,能自动判断用户的内容偏好,甚至在母语摘要里尽量保留原有语境,减少误读。这种需求在海外做内容、或者经常要看国际新闻的群体里比较普遍。


国内现在也有不少 AI 新闻聚合工具,但基本还是中文单语,聚合方式主要靠关键词。Syft 用 AI 做去重和结构化,底层其实也有类似的工程难度,比如多语言实体识别、新闻事实归纳、上下文判断,这部分目前也很难单纯靠开源大模型搞定。


饿了么联创悄悄做了一家 AI 公司Orion Arm,两款AI工具Toki和Syft专攻效率赛道


日程管理、新闻聚合这两个方向,其实都不算新,但 Orion Arm 这家公司还是做出来了新的亮点,这对于我这样做工具的创业团队来说是一个很不错的参考。


他们盯的是效率工具里那些用的人多但没人认真优化过的场景,一步步把流程做短,复杂度做低。


工具型 AI 应用市场一直在,但大多数产品还是停留在加入口的阶段,真正把细节和复杂场景啃下来的团队不多。Toki 和 Syft 这类产品,实际就是用自动化、降低门槛的思路把老赛道做了一遍。


到现在,能让用户持续用下去的工具还是少数,核心看体验是不是够省事,能不能帮用户省下反复决策和操作。


还有很多机会。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 “ AI产品阿颖 ”,作者 阿颖

关键词: AI新闻 , Orion Arm , 汪渊 , Toki , Syft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
AITNT资源拓展
根据文章内容,系统为您匹配了更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1
智能体

【开源免费】AutoGPT是一个允许用户创建和运行智能体的(AI Agents)项目。用户创建的智能体能够自动执行各种任务,从而让AI有步骤的去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Significant-Gravitas/AutoGPT


【开源免费】MetaGPT是一个“软件开发公司”的智能体项目,只需要输入一句话的老板需求,MetaGPT即可输出用户故事 / 竞品分析 / 需求 / 数据结构 / APIs / 文件等软件开发的相关内容。MetaGPT内置了各种AI角色,包括产品经理 / 架构师 / 项目经理 / 工程师,MetaGPT提供了一个精心调配的软件公司研发全过程的SOP。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geekan/MetaGPT/blob/main/docs/README_CN.m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