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生成到达3.0阶段,不止提升行业渗透率,也正催生3D原生新玩法 | 对话3D生成平台Tripo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
# 热门搜索 #
3D生成到达3.0阶段,不止提升行业渗透率,也正催生3D原生新玩法 | 对话3D生成平台Tripo
7382点击    2025-09-21 11:11

AI 3D生成,可以算作是近两年生成式AI领域最值得关注的赛道之一。


一方面,3D领域的未来市场极度广阔。


相比人工3D生成,AI的加入在特定领域近乎磨平了3D生成在工具链专业技能人力成本等方面的门槛。


无论是为专业人员降本增效,还是为爱好者探索落地新场景,AI 3D在游戏、建筑、设计、手办等多个领域似乎都已验证了需求。此外,大量行业对3D内容都有潜在需求,因此赛道天花板相当可观。


与之相对应,市场上的玩家也在快速涌现。大厂代表如腾讯基于混元3D系列模型,上线了腾讯混元3D生成平台,而创业公司中,VAST、Meshy、影眸科技等也都在持续迭代自研的3D大模型和产品。


但另一方面,由于起步更晚且相对小众,AI 3D生成的现状也有更多疑惑和焦虑:


  • AI 3D产品目前有哪些已经可靠落地的场景?效率的提升状况如何?

  • 帮助专业人员在既有场景提效 vs 帮助0基础爱好者挖掘新需求,哪个市场的前景更明确?

  • 作为缺乏参考的新赛道,如何在功能和用户上打磨产品?

  • 作为技术仍在快速进展的赛道,如何平衡开发进度?

  • ……


针对这些问题,量子位智库邀请到推出Tripo平台的3D明星创企VAST,进行了一场深入交流。


3D生成到达3.0阶段,不止提升行业渗透率,也正催生3D原生新玩法 | 对话3D生成平台Tripo


在这次访谈中,VAST创始人兼CEO宋亚宸以及首席技术官梁鼎分享了AI 3D带来的诸多原生玩法和落地场景,讲述了产品开发要技术起新墙,产品糊旧墙,还分享了AI时代产品需求发掘、用户增长、员工培养等方面的认知与思考。


无论是AI 3D的爱好者还是开发者,亦或是AI创业公司,期待大家都能够从本次访谈中找到一些属于自己的参考。


关于Tripo:


作为AI驱动的3D建模平台,Tripo(https://www.tripo3d.ai)已在全球覆盖超300万专业开发者,AI 3D原生模型数量超过4000万,中小用户超4万,并推出了一站式AI 3D工作台Tripo Studio,支持四大核心功能——智能部件分割、贴图魔法笔刷、智能低模生成、万物自动绑骨。


此外,VAST推出了革命性的Tripo 3.0模型,从Tripo 2.5的十几亿参数直接拉升到两百亿参数级别,并采用全新的技术路线和表达形式,赋予每个人实现创造和设计的能力,未来人人都可成为AI 3D创作者。


3D生成到达3.0阶段,不止提升行业渗透率,也正催生3D原生新玩法 | 对话3D生成平台Tripo


Tripo Studio产品主页


Key Takeaways:


3D生成到达3.0阶段,不止提升行业渗透率,也正催生3D原生新玩法 | 对话3D生成平台Tripo


以下为VAST创始人兼CEO宋亚宸以及首席技术官梁鼎和量子位智库的详细对谈内容。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量子位智库进行了部分内容修改及简化。


访谈实录分割线


1、AI大大降低3D生成成本,不懂建模也能用Tripo设计出商业级手办


量子位智库:完全没有3D软件使用经验的人,想做出和VAST所展示的同等水平的手办,时间成本、金钱成本如何?是否需要额外学习?


VAST宋亚宸:首先从建模开始,3D生成原来手工做要上万成本,有了AI 3D后成本很低。


在我们官网上,每个月有5~6次免费模型生成,我们也鼓励大家直接订阅,20美金一个月。生成模型的单次成本会非常低,同时门槛也低,用文字和图片就能生成想要的3D模型。


当然你要是对AI直接生成的3D模型不满意,也可以用简单的拖拉拽方式,通过「智能笔刷」,包括重贴图、重拓扑、逻辑分割、补全等一系列方式做修改风格化。等你快速调整成想要的效果,就有了完整的3D建模。


3D生成到达3.0阶段,不止提升行业渗透率,也正催生3D原生新玩法 | 对话3D生成平台Tripo


Tripo智能笔刷功能演示


这时你可以去我们淘宝店,告诉客服需要冰箱贴、钥匙扣、键帽、笔帽、杯垫还是手办,我们会打印出来寄到你家,支持定制化需求。


不管是用于跑团,比如《龙与地下城》(DND)线下跑团的英雄角色或BOSS,还是做二创——比如喜欢柯南和灰原哀,就能生成这两个角色的模型,毕竟官方不出这类CP模型。


还有你喜欢的原创角色(OC,Original Character),好不容易做好人设甚至原画,不如直接3D化,做成样品手办或打印实体手办,这都非常棒。


3D生成到达3.0阶段,不止提升行业渗透率,也正催生3D原生新玩法 | 对话3D生成平台Tripo


Tripo淘宝店展示图


淘宝店按模型大小收费,3厘米、5厘米、10厘米价格不同。如果家里有3D打印机,也能自己打印生成的3D模型。现在家用3D打印机大概两三千块钱,后续只需付材料费用,随时能打印想要的模型。


不过目前家用打印机只能打印单色模型,可能需要自己上色,而且材质不如工业商业打印机,具体看实际需求。


量子位智库:这种手办精度是否已接近商业化售卖的产品?


VAST宋亚宸:对,但实际拿到手还是会看到3D打印痕迹。如果是自己放在书桌当装饰摆饰,完全没问题。


工业打印效果更好,无论是上釉后的质感,还是本身的质量、重量,都会更显优质,成本也确实更高。


量子位智库:是不是没学过3D建模设计的人,只要正确用Tripo,搭配合适的3D打印材质或技术,就能源源不断生产手办,且精度满足大众需求?


VAST宋亚宸:对,可以这么理解。


我用Tripo 2.0生成了一个模型,当时用文字提示“巴黎圣母院风格的怪兽国王”,打印出来后用于跑团角色。像这种5厘米的模型,还有更小的3厘米款,细节可能会损失一些,但效果依然不错。只要用文字或图片就能实现,成本和门槛都非常低。


3D生成到达3.0阶段,不止提升行业渗透率,也正催生3D原生新玩法 | 对话3D生成平台Tripo


3D生成到达3.0阶段,不止提升行业渗透率,也正催生3D原生新玩法 | 对话3D生成平台Tripo


Tripo生成模型3D打印出来的手办


当然我们不只是做3D打印相关,之前和拓竹、创想三维、爱乐酷、Anycubic、AnkerMake等品牌做过联名活动,设计国际象棋、冰箱贴、万圣节南瓜等。此外,在游戏动画、虚拟角色设计领域也有很多应用。


比如之前我们办了AI生成动画大赛,我自己也参与了,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做动画,因为原本没有这个能力,所以觉得很好用。还有大师级参赛者的作品被伊隆·马斯克点赞转发,我们会经常举办这类活动,欢迎大家参加。


2、通过社区联名活动让UGC用户参与实际创作,专业创作者覆盖虚拟和实体场景领域


量子位智库:Tripo主要客户有哪些?是否涵盖大众和专业用户?


VAST宋亚宸:首先我们面向UGC群体,也就是本身是创作者但没有3D专业能力,只能靠AI创作的人,这是我们非常喜欢且希望合作的社区创作者。


比如我们Tripo网页上有专门的活动区,会和不同社区做联名活动。


像通过AI 3D做游戏的活动,还有和可灵、OpenArt、Lovart、3D打印厂商黑格,以及几十家线下跑团店联合举办的BOSS设计大赛,点进去能看到很多参赛作品,大家还能投票。我自己也在这个比赛中拿了个小奖。


3D生成到达3.0阶段,不止提升行业渗透率,也正催生3D原生新玩法 | 对话3D生成平台Tripo


Tripo联合举办的BOSS设计大赛



量子位智库:这些作品里的人物跑动等效果,是不是都通过Tripo生成,加上绑骨等步骤,基本由AI自动完成?


VAST宋亚宸:对。我做的是克苏鲁风格怪兽主题,目的是生成跑团里的BOSS形象,再3D打印出来做成跑团人偶,还挺有意思的,我还给这个角色写了背景故事。


我们还做过其他活动,比如和即梦合作的冰箱贴大赛,后来和LOFTER也办过冰箱贴大赛;圣诞节推出定制化圣诞树活动,和海螺合作万圣节活动,和3D打印公司联合办国际象棋大赛等。


大家可以参加这些比赛赢奖励,要是没有AI 3D,这些UGC创作者很难参与到实际创作中。


另一类用户是有专业能力,通过3D生成降本增效的群体,他们能更快捷、低成本地制作3D相关内容。比如游戏动画、影视、传统CG等虚拟场景领域,腾讯游戏、网易游戏、阿里灵犀互娱、字节游戏、索尼等游戏公司都是我们的付费客户。


还有实体场景领域,尤其是工业设计相关,像鞋服、家居、首饰、玩具、手办、积木、香薰、蜡烛、食品包装、文具、灯具等场景,他们主要用Tripo做工业设计。


工业领域很重要的一点是柔性化生产,以及以3D打印为核心的各类生产方式,拓竹、创想三维、AnkerMake、追觅、黑格等3D打印品牌,都是我们的重要客户或用户群体。


此外,电商领域用Tripo做产品展示,文旅景区用于展示展陈,教育领域也有应用。这些场景都能通过Tripo降低创作成本、加快周期。


还有很重要的一块是API调用,这类用户不会在Tripo官网买订阅会员,而是直接调用我们的API。我们官网能找到API入口,核心是,如果用户有自己的To B或To C客户,可基于我们的能力做二次开发,或直接把我们的能力接入用户自身的产品。


比如有客户自身有引擎能力,想给开发者提供服务,就可以调用我们的API,在引擎里增加3D生成功能,再开放给开发者。


还有做XR应用、元宇宙、游戏的用户,希望让自己的用户拥有UGC能力——比如改变地形、实现“言出法随”、“心想事成”的场景,或是让用户定制化Avatar、小家、道具,这时就能用我们的API,把它包装成功能或玩法,提供给To C玩家或用户。


我们还会提供特殊定制化算法。比如UGC场景中用户对时效很在意,希望模型生成时间从1~2分钟缩短到几秒,我们就有Turbo闪电版供大家使用,让C端用户不用等待,能更快生成模型。


今年年初网易《燕云十六声》就把我们的能力接入“万物太极”玩法,用户在游戏世界里能实现“言出法随”:遇到河能生成桥过河,遇到宝箱能生成梯子爬上去拿。这样用户交互形态更丰富、自由,还能和他人互动,功能很有意思。


3、3.0阶段的3D生成,正衍生出众多3D原生玩法


量子位智库:AI 3D可能首先影响哪些产业?目前观察如何?


VAST宋亚宸:其实影响的产业很广泛,之前提到的游戏、动画、影视、CG、鞋服、家居、首饰、玩具、手办、积木、香薰、蜡烛、电商、广告、教育、文旅等,都是能被改变的现有行业。


我们还看到很多快速发展的行业,比如具身智能领域的仿真模拟、AI游戏中的美术资产生成,以及元宇宙XR领域的3D资产生成,还有空间智能、世界大模型等。


3D可以说是很多快速发展行业的基石,或是重要组成部分。


至于哪些领域先发展,不一定有固定顺序,技术达到一定水平后,各行业都会逐步推进。


比如在阶段1.0时,3D打印渗透率可能5%、游戏1%、教育0.5%;到阶段2.0,3D打印渗透率可能达20%~30%,游戏达10%~20%,各行业使用场景会越来越多——原来可能只做demo生成、头脑风暴、美术预演、技术预演,现在能做中远场景的资产生成,单个行业的使用场景本身就在拓展。


现在处于3D3.0阶段,各行业都有多样应用。比如工业领域,很多用户用Tripo做“小单快返”,快速生成新SKU设计,放到社交软件或平台看用户反馈,要是有爆款就快速生产变现;要是评价差或没人关注,就快速下架,避免压货。


还有“POD(Print on Demand)定制化”,现在工业领域不只是做通用SKU,也需要定制化产品,通过3D生成把设计给到产线,再通过柔性生产把定制化产品交给客户。


像游戏、XR、元宇宙领域,除了降本增效,还能把3D生成做成玩法,还有各类UGC二创。我觉得游戏玩法是很有意思的场景,能带来全新价值。


比如今年年初,抖音大V“听泉鉴宝”(粉丝超过3500万)做了个小游戏:用户拿手机拍摄图片,或在网上下载图片,就能直接生成风格化3D模型,比如把图片变成“古董”,还会给出趣味评价,比如“这东西太开门了,值50个亿,商朝时纣王带妲己骑过这辆摩托车”。这是全新玩法,能把身边的东西3D化收藏。


之前还有用户做过对战玩法:两人分别生成3D模型或角色,互相对战,赢的一方能“偷”对方的提示词。


这类3D原生玩法越来越多,带来很多新奇体验。而且因为玩法有差异化,买量成本低,自然流量和分享率很高。


比如之前有个“3D角色对战”小游戏,在Reddit发帖子后,第一天就有几万用户使用,一周达几十万用户,分享率超50%,这在传统RPG或SLG游戏里很难实现。


所以AI 3D可能会带来很多新玩法,甚至全新游戏品类,这点很有意思。


4、3D大模型正处于60分向80分推进的阶段,要解决UGC和PGC都关注的共性问题


量子位智库:图像、视频领域通常不会用同一产品应对专业B端/小B和UGC领域,Tripo却用同一产品解决两边需求。面对UGC和专业用户,产品侧重是否不同?两类用户对产品的预期、关注点有何差异?


VAST宋亚宸:这是非常好的问题。如果产品或技术从90分向100分推进,这10分的提升对UGC和PGC(专业生产内容)用户来说确实不同。


UGC用户想要的是速度快、门槛低、端到端一站式服务,还有贴图和几何效果足够好等,这些都是偏个人用户、小白用户的需求。而专业用户更关注拓扑结构和布线合理化、UV完整性、更好的烘焙效果等专业功能。


不过这是90分向100分推进时要解决的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看,现在3D大模型还处于早期,我们认为在60分向80分推进阶段,此时要解决的是UGC和PGC共同关注的共性问题:比如几何是否精准精细、贴图是否精细有细节、可控性是否足够强、图片还原3D的还原性是否高。


这些通用问题解决后,再去处理细分需求。


量子位智库:3D生成大模型目前处于60到80分状态,未来一到两年,生成结果在哪些方面会有明显提升?哪些方面长期难解决,需靠工程化或产业链方式解决?


VAST梁鼎:我们觉得没有什么是不能解决的,无非是时间问题。大家最关心、最痛的需求——生成本身,我们投入最大,解决也最快。


之前提到的一些痛点,我们也在一一优化、迭代功能,比如今年5月上线的分拆件、万物绑骨,这些都是用户反馈多的功能,我们把优先级提得很高,做完第一版后还会做第二版优化效果。


有些特殊行业需要的特殊功能,优先级会放低,但不是不做,最终还是会逐步实现全自动化。


3D领域常说“管线”、“排班”,因为流程确实复杂。我们的目标是颠覆传统管线,但不会一次性打破——先逐步整合部分步骤,比如先合并成3~4个模块,再慢慢实现全自动化。


传统游戏动画行业分工明确,每个管线环节都有专门岗位,AI会打破这种界限,但需要过程,甚至未来可能出现一个模型替代整条管线,不过是否有必要还需观察,我们会先逐步推进自动化。


5、做产品需要粗中有细,既要敢于定义产品也要细致调研市场


量子位智库:搭建Tripo这类无参考体系的工作台产品,如何评估、挖掘潜在需求?作为一站式产品,评估需求落地优先级有何逻辑?


VAST宋亚宸:首先,这款产品的核心本质是技术


产品不只是功能设计,我常拿手机摄像头举例:就算360P摄像头配再多花哨功能,只要有1080P摄像头,用户还是会选后者,所以技术很重要。


其次,做产品是粗中有细的活。“粗”指的是勇气——要敢于定义产品。


像AI 3D工作台或智能体(Agent),没人做过;我们做了很多新功能,比如梁鼎介绍的部件补全、万物骨骼绑定、动作生成等。


这种产品定义需要勇气,当然有时也会出错,比如之前做3D风格化功能,上线后用的人少,就是一次错误尝试,但尝试和创新很重要,不能只跟风。


“细”指的是要像绣花一样做产品、像解剖一样研究市场。要仔细观察市场需求,思考用什么功能满足,这需要不断自我追问。


所以做产品既要勇敢创新,也要细致调研。


6、关注用户生成模型的数量和下载率,没有数据支撑时依靠产品感知和用户理解上线新功能


量子位智库:创新功能上线和产品迭代过程中,用哪些指标监测产品?目前最关注哪些指标完善Tripo?


VAST宋亚宸:其实很重要的指标是用户生成模型的数量、下载率和活跃程度


我们是围绕创作者和社区打造产品的公司,无论专业还是非专业创作者,我们都很在意和他们一起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知道现在产品还有很多问题,技术不成熟,产品也在不断优化,甚至用户会遇到奇怪的BUG。所以特别感谢创作者在产品不成熟的情况下,和我们一起解决问题,还用这些工具做出很多酷、有意思的内容。


我们每天最关注的是创作者又做出了哪些有意思的内容,他们遇到了哪些问题,再一点点解决——虽然有些问题解决难度大,每天都很头疼,但还是会坚持推进。


量子位智库:针对单个功能(比如分割功能),是否有标准判断其PMF(产品市场契合度)?比如出现某现象就确定功能契合市场,或确定无需继续发展?


VAST宋亚宸:现在做产品以数据为中心没错,数据是结果导向的。但像我说的,做AI产品要“粗中有细”,不能只看细节,还要有勇气。


很多功能上线时没有数据支撑,只能靠对产品的感知、对用户的理解先推出。


这些功能初期可能没人用,原因可能是有BUG,或是用户需要教育,但不能就此否定,给产品团队足够耐心很重要。


比如我们做的「智能笔刷」,一开始效果不好,用户也没养成用它修改模型的习惯,但过了一段时间,使用人群越来越多,这就需要给功能成长时间。


7、每周深访2-3位深度用户并将采访内容发给全员,辅助员工培养「用户Sense」


量子位智库:“产品Sense”、“用户Sense”是原生产品开发的热门词,但较抽象。以Tripo为例,如何帮助团队建立这些Sense,开发创新功能?


VAST宋亚宸:首先,我们不会培养没有天赋的产品经理——招来的产品经理本身就有天赋,我们没有能力赋予他人天赋。


但我们做了很多辅助工作,比如内部有个“CEO Program”(首席体验官计划),目前已有1000多位首席体验官。


我们每周会深度采访2~3位国内外(主要是海外)的深度用户,每次采访2~3小时。用户会给出详细反馈:哪些功能好、哪些不好、怎么用、能节省多少成本、使用中有哪些困难。


我们会根据这些反馈解决问题,这是深入了解用户的好方法。而且每周会把采访内容整理成邮件,发给全员(包括实习生),透明告知“产品被谁用、怎么用、为什么用、遇到哪些问题、要怎么解决”,每周会发几十封这样的邮件。


8、技术「起新墙」的速度快,产品「糊旧墙」的速度就要更快


量子位智库:相比之前参与的互联网产品或上一代AI产品,Tripo作为创新性原生产品,开发过程、思路有何大的区分?是否遇到新的产品坑?


VAST宋亚宸:很重要的一点是对算法的理解,以及对AI技术边界的认知。


如果产品团队能深入理解AI技术的发展方向、节奏和能力边界,做产品时会有更长期的思考;如果只满足用户当下需求,目光就会短期。


现在AI 3D发展速度快,技术“起新墙”的速度很快,产品可以理解为“糊旧墙”。如果起新墙的速度快,糊旧墙的速度必须更快,否则糊旧墙就没意义。


所以产品迭代要快,还要有长期主义,能预判下一个“新技术墙”的位置和解决的问题,提前做好准备,而不是只解决当下问题——否则等大模型进步后,之前做的很多工程化开发都会浪费。


9、只有大模型很难直接服务客户,AI算法和工程化设计的结合才能成为理想产品


量子位智库:文本大模型领域常出现“模型达SOTA但不符合产品需求”的情况,需修正调整。Tripo Studio和Tripo 3.0是否也存在这种模型与产品的适配问题?还是3D生成领域目前是模型与产品直接挂钩?


VAST宋亚宸:肯定是息息相关的。只有大模型很难直接服务客户,所以我们从去年年底到今年5月,花半年时间打通3D生成工作台(Tripo Studio),这对我们很重要。


它不只是一个几何大模型,还包括梁鼎介绍的语义分割、部件补全、低模生成、骨骼和蒙皮自动生成,以及拓扑结构和布线重置、贴图与几何重对齐、面数调整、三角面片/四方面调整、贴图修改等功能。


这些需要一系列AI算法和图形学工程能力支撑,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对话框,而是完整的工作站。在这个工作站上,用户能端到端做3D内容,远不止“AI 3D大模型”这么简单。


量子位智库:从VAST的理解和Tripo的未来规划来看,理想的AI 3D生成创作平台应符合哪些标准?Tripo 100分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VAST梁鼎:我觉得理想平台要满足三点:第一,用户能轻松找到想要的功能,不用学教程、看文档,体验简单;第二,功能完整,用户想做的(比如几何、贴图调整,骨骼控制)都能实现;第三,效果足够好。


要实现这三点,光靠算法不够。算法能把单一功能做到极致,比如提升生成效果,但功能丰富性需要更多支撑——有些功能靠AI算法,有些是整合串联多个能力,还有些是流程过渡(比如做完A功能做B功能,中间需要额外操作),这就需要产品做“粘合剂”。


另外,产品设计要让用户容易上手,不能像Blender、3ds Max那样——学起来痛苦,要读厚厚的书,记很多快捷键,否则没人用。所以UI/UX设计要下功夫,既要符合用户原有使用习惯(比如左键拖动、Ctrl+C/Ctrl+Z快捷键),又要简化传统操作流程,这需要产品层面做很多工作。


总之,实现这三点需要模型和产品配合。


10、用户增长没有复杂策略,重要的是陪伴早期KOC、KOL一起成长


量子位智库:Tripo目前生成AI 3D原生模型4000万个,此前在Roblox有爆款活动带来大流量,但更多依赖用户粘性和长期活跃。从用户增长角度,VAST认为Tripo之前哪些做法正确、成效显著?


VAST宋亚宸:很重要的一点是“和创作者站在一起”。我们会鼓励很多KOC——称不上KOL,可能只有几十、几百个粉丝的内容创作者,通过活动、比赛、交流合作,让他们把自己的3D创作分享出去,让更多人看到。


我们也看到很多KOC慢慢成长为KOL:有人用AI做的3D内容被伊隆·马斯克点赞转发,甚至拍卖;有人持续创作,最终积累了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粉丝。


我们更愿意陪早期KOC、KOL一起成长,鼓励他们分享3D内容,不是靠复杂的增长策略,而是“玩在一起”,这对我们更有意义。从结果看效果很好,比如在B站、小红书、YouTube等平台,搜索“AI 3D”或“Tripo AI”,能看到大量相关内容。


11、和其他AI软件的联动旨在探索工作流,让用户更好串联使用现有工具


量子位智库:之前与即梦、可灵等联动的活动,主要目的是寻找KOC,还是在吸引、培养新用户上有助推作用?


VAST宋亚宸:我们更多是和其他AI软件探索工作流的可能性。


自己办活动、做联名时,虽然过程很开心,但更有意义的是和文生图、文生视频、文生文等工具合作,形成完整工作流,让用户更好地串联使用现有工具,形成生态。


量子位智库:Tripo Studio上线一周付费率涨四倍,从VAST观察,消费者付费的关键驱动力是什么?更愿意为哪些付费?


VAST宋亚宸:其实我们不是很关注这个数据,收入也不是我们的关键指标。


比如我们6月份一个月营收大概60多万美金(最新数据:截止9月19日发稿,VAST的ARR已达到1200万美金),但增长或商业化并非我们的优先事项,它更像是自然发生的事情。


当创作者喜欢新功能、新技术、新版本,自然会支持。对很多创作者来说,这不是“购买服务”的关系,更像众筹——“我喜欢你的产品,所以支持你”。不是“你提供5块钱服务,我付5块钱”,而是基于认可的支持。


量子位智库:今年大家常说“在不确定性中拥抱确定性”,AI 3D领域迭代快,目前最大的确定性是什么?


VAST梁鼎:我觉得确定的是技术发展趋势:一是广度会越来越大,3D领域中原本不能用AI做、必须靠人工的部分,正越来越多被AI化;二是深度会不断提升,每个涉及的领域,效果都会越来越好。


但也有技术层面的不确定性,比如3D与其他领域的结合方向——3D如何与视频领域结合?如何与具身智能领域结合、应用?这些目前还不明确。


我们很想做更多探索,比如把3D用在视频、具身智能中,或是用视频、具身智能领域的技术推动3D发展,这些都有可能,但目前还不确定。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量子位”,作者 “量子位”

关键词: AI新闻 , Tripo , AI 3D , 宋亚宸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
AITNT资源拓展
根据文章内容,系统为您匹配了更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1
AI代理

【开源免费】Browser-use 是一个用户AI代理直接可以控制浏览器的工具。它能够让AI 自动执行浏览器中的各种任务,如比较价格、添加购物车、回复各种社交媒体等。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browser-use/browser-use


2
AI工作流

【开源免费】字节工作流产品扣子两大核心业务:Coze Studio(扣子开发平台)和 Coze Loop(扣子罗盘)全面开源,而且采用的是 Apache 2.0 许可证,支持商用!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coze-dev/coze-studio


【开源免费】n8n是一个可以自定义工作流的AI项目,它提供了200个工作节点来帮助用户实现工作流的编排。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n8n-io/n8n

在线使用:https://n8n.io/(付费


【开源免费】DB-GPT是一个AI原生数据应用开发框架,它提供开发多模型管理(SMMF)、Text2SQL效果优化、RAG框架以及优化、Multi-Agents框架协作、AWEL(智能体工作流编排)等多种技术能力,让围绕数据库构建大模型应用更简单、更方便。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eosphoros-ai/DB-GPT?tab=readme-ov-file



【开源免费】VectorVein是一个不需要任何编程基础,任何人都能用的AI工作流编辑工具。你可以将复杂的工作分解成多个步骤,并通过VectorVein固定并让AI依次完成。VectorVein是字节coze的平替产品。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AndersonBY/vector-vein?tab=readme-ov-file

在线使用:https://vectorvein.ai/付费

3
智能体

【开源免费】AutoGPT是一个允许用户创建和运行智能体的(AI Agents)项目。用户创建的智能体能够自动执行各种任务,从而让AI有步骤的去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Significant-Gravitas/AutoGPT


【开源免费】MetaGPT是一个“软件开发公司”的智能体项目,只需要输入一句话的老板需求,MetaGPT即可输出用户故事 / 竞品分析 / 需求 / 数据结构 / APIs / 文件等软件开发的相关内容。MetaGPT内置了各种AI角色,包括产品经理 / 架构师 / 项目经理 / 工程师,MetaGPT提供了一个精心调配的软件公司研发全过程的SOP。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geekan/MetaGPT/blob/main/docs/README_CN.md

4
AI 3D建模

【开源免费】LGM是一个AI建模的项目,它可以将你上传的平面图片,变成一个3D的模型。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3DTopia/LGM?tab=readme-ov-file

在线使用:https://replicate.com/camenduru/lgm

5
prompt

【开源免费】LangGPT 是一个通过结构化和模板化的方法,编写高质量的AI提示词的开源项目。它可以让任何非专业的用户轻松创建高水平的提示词,进而高质量的帮助用户通过AI解决问题。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langgptai/LangGPT/blob/main/README_zh.md

在线使用:https://kimi.moonshot.cn/kimiplus/conpg00t7lagbbsfqkq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