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杰哥。
在AI 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下,全球正迎来一场关乎经济主导权的“竞赛”。波士顿咨询集团(BCG )与印度工商联合会(FICCI)于 2025 年 9 月联合发布的白皮书《Global AI Race》(全球AI 竞赛)深入剖析了这一现象。
报告指出,到 2030 年,AI 将为全球GDP 贡献近 15.7 万亿美元,但当前全球 AI 分化加剧:发达国家 66% 的经济体已制定 AI 战略,而发展中国家仅 30%,最不发达国家更低至 12%。
这份报告基于广泛调研和案例,探讨了 AI 如何重塑国家和企业,揭示了从试点到规模化的痛点,并提出 RISE框架(研究、投资、技能和伦理),为政府和企业提供行动指南。
AI 是 21 世纪的定义性技术,能解锁前所未有的生产力,并加速跨行业创新。它不仅是经济增长引擎,还将成为国家影响力的战略资产。到 2030 年, AI 预计将推动全球 GDP 增长 15.7万亿美元,相当于当前全球经济的 15%,这将重塑就业、产业和地缘格局。
报告将全球 AI 竞赛分为四个维度:计算力(compute)、数据(data)、模型(models)和人才(talent)。美国和中国作为早期领导者,在研发投资上遥遥领先,前者凭借开源生态和巨额资金,后者则通过国家战略整合资源。相比之下,印度、欧盟、新加坡、阿联酋和以色列更注重应用落地、专才管道和监管创新。例如,欧盟强调伦理 AI 框架,确保技术服务于可持续目标;印度则利用庞大人口红利,聚焦数字包容。
然而,报告直指“全球 AI 分化”:发达经济体 AI 战略覆盖率高达 66%,而发展中国家仅 30%,最不发达国家 12%。行业间差距同样明显:金融和医疗等领域快速推进,农业和公共服务却因周期长而滞后。企业层面,34%的组织用 AI 创建新 KPI,这些企业获得财务收益的可能性是其他企业的 3 倍。报告补充,AI 采用率高的企业,不仅生产力提升,还能更好地应对不确定性,如供应链中断或劳动力短缺。
报告呼吁,政府和企业需果断投资能力建设,避免分化加剧成“数字鸿沟”。例如,美国的CHIPS法案投资 520 亿美元提升半导体产能,正体现了计算力竞赛的紧迫性。
许多企业深陷“试点陷阱”: AI 项目多停留在概念验证阶段,难以转化为实际价值。报告调研显示,技能缺口、流程整合难题和文化阻力是主要障碍。企业往往缺乏将 AI 嵌入核心业务的经验,导致投资回报低迷。
具体挑战包括:
要破解这些,报告提出三大杠杆:
这些杠杆能帮助企业从“ AI 实验”转向“ AI 驱动”,实现可持续增长。
报告认为,单纯市场力量不足以弥合生态差距,政府需扮演关键角色,提供结构性支持。核心领域包括技术赋能、技能、金融和治理。
-技术赋能:计算力昂贵且稀缺,数据虽丰富却碎片化(本地化、非数字化或低质),模型开发需巨资,人才竞争激烈。报告数据显示,全球 AI 人才仅 10 万人,集中于中美。
-技能建设:人才缺口扩大,需重塑课程、劳动力再培训和知识共享。例如,印度计划到 2026 年培训 100万 AI 专才。
-金融支持:资金短缺,尤其基础设施和社会敏感领域。政府可通过补贴和公私合作注入资金。
-治理、安全与责任 AI:信任脆弱,偏见、虚假信息和不透明系统频发,监管碎片化阻碍合规。报告呼吁平衡创新与安全。
为此,报告推出 RISE框架,作为奠基石:
-R esearch(研究):构建开放、公私协作生态,促进创新。
-I nvestment(投资):强化数字基础设施,支持弱势领域。
-S killing(技能):针对性桥接人才缺口。
-E thics(伦理):制定清晰框架,确保信任与采用。
例如,新加坡的 AI 治理框架已吸引外资,而欧盟的 AI 法案强调高风险应用审查。报告建议,发展中国家借鉴 RISE ,优先投资计算和技能,以追赶领先者。
AI 是空前机遇,更是战略必需。国家与企业须桥接分化,解锁跨行业生产力,确保全球竞争力。忽略者一定将被甩在身后,行动者将引领变革。
具体行动包括:政府制定国家 AI 路线图,投资 RISE 支柱;企业从高影响用例起步,培养 AI 文化。报告预测,若全球协作,到 2030 年 AI 不只增 GDP ,还将促进包容,如农村医疗和教育。印度作为新兴力量,正通过 FICCI-BCG 合作,探索本土路径。
添加官方客服微信 openai178,免费获取原文报告PDF
AI 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它将如何塑造我们的未来?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AI信息风向”,作者 “AI信息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