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AI没什么用”到“AI三年内将终结人类工作”,这片巨大的认知鸿沟,就是我们身处的2025年。
在这片喧嚣和迷雾之中,我们迫切需要一个清晰的导航图。而Jason Wei正是提供这份地图的最佳人选之一。他现任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Meta Super Intelligence Labs)的研究科学家,此前在OpenAI工作了两年,o1研发的主导者,更早之前是Google Brain的科学家。他是“思维链提示”(Chain of Thought Prompting)、“指令调优”(Instruction Tuning)等现代AI基石技术的普及者,其研究在AI世界中拥有超过9万次引用,仅CoT一篇就超过2万次。
最近,斯坦福AI俱乐部的一次演讲中,Wei提出了他认为理解和驾驭2025年AI发展的三个“简单但可能很根本”的核心观点。这三个观点,如三盏探照灯,穿透了当下的炒作与焦虑,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关于未来智能、工作乃至社会结构的清晰蓝图。

第一个核心观点是颠覆性的:智能,以及获取知识和进行推理的能力,正在快速成为一种廉价的商品,其成本和获取难度正被无情地推向零 (Intelligence as a Commodity)。
Wei将AI的进展划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

Wei用一张图表展示了这一点:在MMLU基准上达到特定智能水平的“成本”(以美元计),正随着时间(每年)急剧下降。换言之,去年的“尖端智能”,到了今年可能只需要花费几分之一的成本就能获得。
为什么这个“智能通缩”的趋势会持续下去?。Wei给出了一个关键的技术解释:“自适应计算”(Adaptive Compute)的真正实现。

他指出,在深度学习的绝大部分历史中(直到去年左右),我们都处于“固定计算”模式。这意味着,无论你问AI一个多简单的问题(比如“加州的首都是哪里”)还是一个多复杂的问题(比如“一个竞赛级数学难题”),模型都会调用几乎相同的、固定的计算量来回答。
而现在,我们进入了“自适应计算”的时代。AI可以根据任务的难度来动态调整用于解决它的计算量。
这个转变的意义是革命性的。它意味着我们不再需要仅仅依靠“不断扩大模型规模”来降低成本。对于一个非常简单的任务,我们现在可以将计算成本“推向极限”,只花费最微量的算力去完成它。这从根本上解锁了智能成本下降的通道。
这种商品化的最直观体现,就是获取公开信息所需时间的急剧缩短。Wei用了一个关于“釜山”的例子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

为了量化这种能力,OpenAI甚至开发了一个名为“BrowseComp”(浏览竞赛)的基准测试。这些任务的特点是,一旦你有了答案,验证它很容易,但找到答案的过程却极其耗时。Wei展示的数据触目惊心:对于这些任务,人类平均需要“超过两小时”才能解决一个,而且在更多情况下,人类在两小时内“无法解决”。相比之下,OpenAI的Deep Research模型已经能解决大约一半的此类问题。
这个观点的结论是清晰的:一旦AI掌握了某项能力,它的成本就会趋向于零。这对我们的社会结构意味着什么?
如果说第一个观点解决了智能的“成本”问题,那么第二个观点则解决了AI进展的“方向”问题。这个观点,Wei称之为“验证者定律”(Verifier's Law)。
其核心论断是:我们训练AI解决某个特定任务的能力,与我们“验证”该任务是否被正确完成的容易程度成正比。
这个定律的推论是:任何可解的、且易于验证的任务,最终都将被AI攻克。
这个定律的基础,是计算机科学中一个经典概念:“验证的不对称性”(Asymmetry of Verification)。即,对于许多任务,验证一个解决方案是否正确,要远比从头开始找到这个解决方案容易得多。

Wei举了几个绝佳的例子,我们可以将其绘制成一个光谱:
Wei进一步将“可验证性”这门艺术,拆解为五个关键因素:
所有的AI基准测试,本质上都是“易于验证”的,这解释了为什么AI在刷榜上进展神速。

Wei指出,DeepMind的AlphaEvolve项目,是利用这种不对称性的完美范例。该算法通过投入海量计算,在“采样”和“智能算法”的配合下,解决了一系列符合高度不对称性的任务。
例如一个数学问题:找到11个六边形的最佳摆放方式,使包裹它们的“外部六边形”面积最小。

这个任务完美符合了上述所有验证标准:它是客观的(可以绘图检查),可扩展的(计算验证),低噪音的(每次计算结果都一样),并且提供连续奖励(六边形的大小本身就是一个精确的优劣指标)。
AlphaEvolve的算法流程简单而粗暴:
这个方法非常聪明,它甚至“绕过”了传统的泛化问题。它不需要模型学会解决所有六边形问题,它只需要找到这一个特定问题的最优解。感兴趣您可以看下
离AGI更近了!!0.31元运行谷歌的AlphaEvolve和UBC的DGM「达尔文-哥德尔机」
这个定律为我们指明了AI自动化的清晰路线图:
Wei的第三个观点,也是最具现实指导意义的观点,是关于AI发展的“形态”。他认为,AI的能力和进步速度,并不是一条平滑向上的曲线,而是一个“锯齿状的边缘” (Jagged Edge)。
值得一题的是,Jason Wei 在他演讲中所使用的“锯齿状边缘” (Jagged Edge) 理论,最早由哈佛商学院的研究者们率先提出。 早在2023年,哈佛商学院(HBS)联合波士顿咨询集团(BCG)、MIT和沃顿商学院,共同发布了一篇名为《驾驭锯齿状的技术前沿:人工智能对知识型员工生产力和质量影响的现场实验证据》的重磅研究报告。感兴趣您可以看下:

哈佛波士顿最新技术前沿:人工智能将在未来几年对知识工作者产生巨大影响
这份报告的权威性,不仅在于其顶级的研究阵容,更在于它进行了一项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现场实验”:研究团队深入BCG内部,让758名真实的顶尖咨询顾问 参与了一场使用GPT-4的随机对照试验。

这份研究报告首次用真实数据绘制了AI能力的“锯齿状前沿” (Jagged Technological Frontier),其核心发现震惊了业界:

Jason Wei 的演讲,正是在这个坚实的实证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锯齿状边缘”对未来AI发展速度和职业变迁的深刻含义。
在AI安全和未来学领域,流行着一种“快速起飞”(Fast Takeoff)的假说。该假说认为,AI一旦在某个关键点上超越人类,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内(即“起飞持续时间”)获得“巨大”的智能优势,迅速甩开人类。

Wei明确表示:他认为这“可能不会发生”。
他的理由是,“自我完善能力”并不是一个“是/否”的二元开关。现实更可能是一个渐进的光谱:
最重要的是,自我完善的速度应该是“针对每个任务”来看待的。AI不会在“所有事情”上同时变得更强。AGI短期之内不会到来。持有这种观点的还有

你是对的,AGI一年内不会出现了!学术界对AGI的定义来了,27家机构最新
AI的能力图谱充满了“高峰”(AI表现超常)和“低谷”(AI表现愚蠢)。
更关键的是,改进的速度也是“锯齿状”的。有些任务(比如那些可验证的)会改进得非常快。而另一些任务(比如学会说特林吉特语),其瓶颈在于现实世界——你必须“去到那个原住民保留地,去记录那种语言”。AI的算法再快,也无法加速这个物理过程。
那么,我们该如何预测AI在某个特定任务上的进步速度?Wei给出了一个强大的预测工具包,包含三条核心规则和一个例外:

基于这套“锯齿状”理论和启发式规则,Wei给出了一个关于未来职业的惊人预测表:

这个表格清晰地展示了“锯齿状”的未来:
Jason Wei的演讲为我们提供了三把标尺,用以丈量这个被AI重塑的世界。
这三个观点合在一起,描绘了一幅比“AI将终结一切”或“AI毫无用处”都复杂得多,但也真实得多的未来图景。
对于那些处于焦虑中的人来说,这幅蓝图给出了清晰的答案:AI的冲击不是均匀的,而是高度结构化的。你的未来,取决于你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是数字的、数据丰富的、以及易于验证的。
与其在“起飞或不起飞”的二元论中恐慌,不如开始校准自己的坐标,找到自己的“人马”(Centaurs,清晰分工) 和“赛博格”(Cyborgs,高度整合)。学会如何在AI创造的这个“锯齿状”新大陆上,攀登属于自己的高峰。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AI修猫Prompt”,作者 “AI修猫Prompt”
【开源免费】OWL是一个完全开源免费的通用智能体项目。它可以远程开Ubuntu容器、自动挂载数据、做规划、执行任务,堪称「云端超级打工人」而且做到了开源界GAIA性能天花板,达到了57.7%,超越Huggingface 提出的Open Deep Research 55.15%的表现。
项目地址:GitHub:https://github.com/camel-ai/owl
【开源免费】Browser-use 是一个用户AI代理直接可以控制浏览器的工具。它能够让AI 自动执行浏览器中的各种任务,如比较价格、添加购物车、回复各种社交媒体等。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browser-use/browser-use
【开源免费】LangGPT 是一个通过结构化和模板化的方法,编写高质量的AI提示词的开源项目。它可以让任何非专业的用户轻松创建高水平的提示词,进而高质量的帮助用户通过AI解决问题。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langgptai/LangGPT/blob/main/README_zh.md
在线使用:https://kimi.moonshot.cn/kimiplus/conpg00t7lagbbsfqkq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