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段时间某视频模型更新 2.0 的时候,写了一篇文章,其中提到了一个观点:用户不需要第二个 AI 视频的抖音。这次核心不是模型能力提升,不是 AI Feed 流,而是底层模型能力提升带来的全新「创意社交」玩法。
然后朋友 Xiuhan(捏 Ta 创始人)看到了,表示说:我跟你很多想法是一致的。 Cameo(角色客串合拍)和 Remix(二创同款)的新玩法让用户感受到了 AI 共创的魅力,这是 AI 模型不断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体验。
同时他提到,捏 Ta 是全球最早定义角色 Remix 社区的产品,并且最近全面升级了角色创作 Agent 能力,能给用户创建的 OC(原创角色)带来更多模态,更多形式的互动玩法。
「捏 Ta」这个产品我们关注也非常早,大概是 24 年 4 月上线,在一些线下展会也能看到捏 Ta 的展台,非常酷炫的二次元风格!
在「捏Ta」,用户可以创造多个角色,并让他们跨越场景、作品与故事相互关联。在这个世界中,AI 是画笔、是导演、也是世界观构建者,用户就成了 AI Native 的幻想世界架构师。
用户通过「捏捏」去创造数字角色、制作互动玩具、写出角色背景故事;借助社区机制,让角色之间产生剧情联动与情感羁绊。角色的形象、性格、语气、记忆甚至「人生轨迹」都能逐步成长。
我们又去仔细的体验下了「捏 Ta」,也邀请 Xiuhan 入驻「观猹」平台并写了个「主创说」。

https://watcha.cn/products/nie-ta
认真想了想,玩了玩,发现 Xiuhan 说的“捏 Ta 是更早出发的,二次元版的 Sora”,还真是这么回事。
先来聊聊宏观的,相比于其他 AI 创作产品、AI 社区,捏 Ta 有三个我认为很独特的地方:
在一个“效率过剩”的时期,意义感才是稀缺品。捏Ta 在构建的,不只是一个创作社区,也是一种新的精神空间。
当代年轻人不再满足于既定的人生模板,他们希望能拥有多重身份、扮演不同角色、体验平行人生,「捏 Ta」正好提供了这样的媒介。
团队小伙伴里也有几个也是老二次元,表达了对「捏 Ta」的认可。
AI 内容在进入大众创作阶段后,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真人肖像化带来的伦理与心理冲突。但是当人的形象成为算法与流量的素材时,部分个体会本能地产生抵触。
而在「捏 Ta」,角色不需要映射真实身份,而是一种心理延伸的形象表达,既能传递情绪、讲述故事,又不会引发现实层面的焦虑。用户可以在虚拟角色中自由探索人格、情感与幻想,而不必担心自己被当作流量素材或符号消费,这种距离感会带来安全感,也会激发更多创造力。
捏 Ta 以 OC 角色为中心,构建出更灵活的创作生态:用户可以通过图像、动画、互动玩具等多模态形式,持续扩展角色的世界观。平台还会依据角色的性格与记忆,推荐定制化的「捏捏」内容,帮助角色不断成长、积累经验,形成一种动态的创作循环。
接下来我们就从产品功能角度来看看,捏 Ta 玩法到底如何多样。
打开「捏 Ta」,你看不到复杂的提示词输入框,也不用琢磨各种专业术语。
「捏 Ta」把 AI 图片生成的提示词拆解成了一个个可视化模块。发型、表情、服装、背景质感……每个元素都预先设置好了,你只需要点击选择喜欢的选项,操作起来就像小时候玩的换装游戏。
模块化设计大大降低了使用门槛 —— 以前要花几个小时研究提示词,现在几分钟就能开始创作。
其实是对创作流程的一种优化,用户不必先成为技术专家,只要清楚自己的创作需求就够了。当工具不再成为表达的阻碍,创意才有了更多施展的空间,这正是「捏 Ta」的价值所在。

捏捏的灵感从哪里来?风格怎么定?很多人面对空白画布时会不知所措,没关系,那就去社区先看看别人的作品。
平台上汇集了大量创作者的角色设计,每一个都可以作为参考。你能看到一个角色是如何构建的,哪些元素搭配效果更好。这些现成的案例,往往比教程更有启发性。
看到喜欢的作品,你可以 Remix,参考其中的创意,再融入自己的想法:换个发色,调整表情,或者改变背景设定。这种基于已有作品的再创作,常常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为什么这么多年轻人喜欢「捏 Ta」?表面上看,是因为作品够精致。每个生成的角色都细节丰富,品质堪比专业画师的作品。但更深的原因,藏在情感层面。
「捏 Ta」满足的是一种更私人的需求:创造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角色。当你调整每一个细节,选择每一个元素,这个角色就慢慢带上了你的印记。它可能有你理想中的发型,穿着你喜欢的服装风格,甚至眼神里都透着你想要的气质。
看着角色一点点成型的过程,很像是把内心的某个形象具体化了。这种创造的满足感,是其他现成作品无法替代的。你不需要向谁解释这个角色的设定,因为它本来就是从你的想象中走出来的。

而社区的存在,让创作不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捏 Ta」采用信息流设计,浏览起来就像刷社交媒体一样顺畅。你会看到许多和自己有相同喜好的人,都在做着让自己快乐的事。这种氛围很治愈 —— 你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加入了一个热闹的创作者群体。
有人分享新作品,有人交流创作技巧,也有人单纯欣赏和点赞。在这里,创作者获得认可和鼓励,观看者收获灵感和快乐,社区也因此持续保持着活跃度。

「捏 Ta」把虚拟角色创作从静态观赏推向了互动体验。让人惊喜的是,「捏 Ta」还可以生成互动的动漫小游戏。你可以在这里玩塔罗牌占卜,可以体验动漫版的俄罗斯方块。
这意味着创造的角色不再只是一张静态图片,而是可以互动、可以体验的内容。这个角色可以和你对话,可以参与游戏,可以拥有自己的故事。

与其他 AI 创作平台相比,「捏 Ta」做的更完整。大多数平台要么专注文字,要么专注图像,「捏 Ta」则覆盖了从形象设计到互动体验、从个人创作到社区共创的全流程。
总结来看,「捏 Ta」主要做对了几件事:
「捏 Ta」通过提升工具的智能化程度,让更多人能够参与角色创作,这并非降低创作标准,而是换了一种实现方式。
在这个平台上,创意成为主角,技术退居幕后。用户无需绘画基础或编程知识,只要有想法,就能将脑海中的形象变为现实,创造出独特的虚拟角色。
在内容日益同质化的时代,「捏 Ta」想要做一件很“人”的事。
它让幻想变得具体,让创作重新回到个人经验。它相信,每个人心里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幻想世界,而 AI 能让它变得可见、可塑、可被他人理解。
「捏 Ta」不是在制造幻觉,而是在帮助人们更真切地生活在自己的幻想之中。正如 Xiuhan 所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幻想世界,而「捏 Ta」,帮你把它捏出来。”
文章来自于“特工宇宙”,作者 “特工小天 特工小师”。
【开源免费】AutoGPT是一个允许用户创建和运行智能体的(AI Agents)项目。用户创建的智能体能够自动执行各种任务,从而让AI有步骤的去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Significant-Gravitas/AutoGPT
【开源免费】MetaGPT是一个“软件开发公司”的智能体项目,只需要输入一句话的老板需求,MetaGPT即可输出用户故事 / 竞品分析 / 需求 / 数据结构 / APIs / 文件等软件开发的相关内容。MetaGPT内置了各种AI角色,包括产品经理 / 架构师 / 项目经理 / 工程师,MetaGPT提供了一个精心调配的软件公司研发全过程的SOP。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geekan/MetaGPT/blob/main/docs/README_CN.md
【开源免费】LangGPT 是一个通过结构化和模板化的方法,编写高质量的AI提示词的开源项目。它可以让任何非专业的用户轻松创建高水平的提示词,进而高质量的帮助用户通过AI解决问题。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langgptai/LangGPT/blob/main/README_zh.md
在线使用:https://kimi.moonshot.cn/kimiplus/conpg00t7lagbbsfqkq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