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一款由在校生团队打造的通用学习智能体:可以深度解题、拆开讲清抽象概念,又能从上百页课件、文献里提炼出 cheatsheet、闪卡和练习题,还会记住每个用户的学习方式,像一个长期陪伴在身边的私人老师。
从 2024 年在量子计算黑客松上做出第一版「深度知识搜索引擎」,到如今成长为面向全球学生的学习智能体,Hyperknow 也在 2025 年完成了 1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由真格基金 ZhenFund 领投。

https://watcha.cn/products/hyperknow
这次,我们也和 Hyperknow 的两位创始人聊了很久:从那场改变他们的量子黑客松,到他们如何理解通用学习智能体,以及为什么 ChatGPT 还不够好用;站在 20 出头的年纪,他们怎么看 AI 教育的下一步,会不会真的重构我们习以为常的学习方式。
下面是这次关于 Hyperknow 的完整对话。
特工少女:可以先介绍一下自己,以及 Hyperknow 这款产品的功能和用途
若涵&一霖:各位好!我们是若涵和一霖,Hyperknow 的两位创始人。Hyperknow 是由本科生打造的首款通用学习智能体。
这里有两个比较重要的概念,第一:什么是学习智能体?
从用户角度讲,我们希望它能高质量的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所有问题,尤其是把「复杂」知识的理解变「简单」。
从技术层面来讲,智能体这个概念大家也并不陌生,它通过赋予传统模型更多的工具,上下文等,让模型有更多触手:对于我们的产品来说,模型可以深度解题,解释知识,使用网络搜索阅读网页和数据库;接入大学教学系统,理解学生正在修的课程内容;甚至是主动式的向用户提出问题。
再来讲讲「通用」:一个层面是使用场景的通用,另外一个层面是模型能力的通用。
对于使用场景来说,Hyperknow 可以服务于学生从预习,上课,复习备考这个完整的闭环。从模型能力角度来说,除了联网,和主动式之外,其他的亮点能力包括生成 cheatsheet,闪卡,练习题,代码,讲解视频等!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这些功能都合在了一个智能体中。所以各个功能可以组合实现更加的效果:例如,基于我们知识解释引擎的产出的高质量回答,生成讲解视频的质量也会更好!

特工少女:当初是什么契机让你们决定从学生身份转变为创业者?能分享一下团队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求学经历和创业灵感吗?
若涵&一霖:哈哈哈,一开始差点忘记和大家提到了,我们都是本科在校生。今年在 gap!当时开始做,一霖当时是大二,若涵是大一。我们在哥大学的都是物理 + 计算机专业。
当时我们有一个物理系的好朋友邀请我们来参加一个 Quantum Computing Hackathon,即「量子物理黑客松」。当时我俩其实对这个主题不是很熟悉,所以在开始黑客松之前,参加了 3 天的课程集训。不过当时老师讲的其实不太好,我们花了好几个小时听完讲座,后来完成作业的时候,发现作业里的很多东西都没有提到。
当时问 ChatGPT,却发现它的回答太过浅显,不够把题解出来,无法满足我们的需求;而查找教科书上的相关内容,发现都是基于一些我们没听过的知识和公式,讲得晦涩难懂。后来我们经历不少波折,还是把知识弄明白了。那时自己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因为概念本身的思想非常简单。但是仍旧花费了我们很长的时间去理解,远超我们的预期。
我们当时产生的想法,也是 Hyperknow 一切的起点:有没有一种方式能把复杂的知识讲得很清晰易懂呢?其实「看起来复杂的知识」并不是真的困难,而是没有被以一个足够好的方式讲解。当时是 24 年 9 月份,我们做出来了 Hyperknow 的第一版产品,一个深度知识搜索引擎。
特工少女: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都很丰富,你们平时是如何进行分工合作的?在团队协作中有没有什么独特的工作方式?
若涵&一霖:我们的团队很小,目前只有 6 位成员。我们两个都是技术创始人,一霖主要负责后端的技术开发和研究,若涵负责前端开发,以及主导产品设计。我们还有来自美国其他大学的伙伴,以及我们在哥大的朋友,参与到技术/产品/GTM 方面。
所以整个团队特别年轻,平均年龄是 20 岁(比特工团队还要年轻两岁)。
有些同学还在校园内上课,但是平常也特别热忱地投入到开发中来。所以我们一般合作的方式是任务制,即在我们的工作平台上,把任务以文档的方式分享给合作伙伴,然后他们在确定的时间内交付。我们两个平常大部分的工作也都是技术和产品上的开发,不过各位看到在小红书和国外社交媒体的推文,也是我们俩一字一句写出来的。
和其他 AI 创业公司一样,我们的团队的管理结构比较 flat,我们也多多鼓励大家去想一想产品以及用户体验(哪怕有些同学平常的主职不负责这部分)
特工少女:在你们看来,当前学习过程中最大的痛点是什么?Hyperknow 试图解决哪些具体问题?
若涵&一霖:从 24 年 9 月做出第一版产品开始,我们一直是围绕着一个核心:把复杂的知识变得更简单。
这也是我们认为目前学习的最大痛点:为了触达理解,我们反复搜索、看无数讲解,只为找到一个明白的解释;可这些低效的努力却往往成了噪音,学习变成了摸索理解的过程,而不是专注地吸收知识。
其实或许这不仅仅是学习的最大痛点吧,也可能是所有人在理解知识,甚至是人类学习上的一个壁垒(笑)。从现在通用学习智能体,Hyperknow Agent 的具体形态来看,在帮助理解方面,我们可以帮学习者解释知识,分步带领解题,做长文献阅读(上至 1000 页)等,这些都是通过模型优化+用户背景个性化实现的。
在简化工作流,专注提效方面,Hyperknow Agent 可以帮用户生成可以带上考场的 cheatsheet(一种半开卷考试形式时需要的材料),链接大学的学习系统(LMS)直接导入文件,闪卡帮助记忆,练习题等等。当然这只是列举的一些,很多用户使用 Hyperknow 也找到了我们没有设想过的场景。
而借助 Hyperknow Agent 这种通用的架构,学生们提出任何问题,放入任何 query,我们都相信它能够以超出预期的方式完成。以及,我们产品的设计以及近期的目标是:高质量的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所有问题。
特工少女:Hyperknow 在生成学习资料(例如复习卡片、题目、cheatsheet 等)时,你们是怎么设计资料结构的?是否提供可直接进行答题的复习方式?
若涵&一霖:首先,这些复习卡片,题目,都会基于用户上传的文件,或者是询问的主题。我们的模型会结合用户背景以及个性化记忆,尤其找到其中最重要,用户最不熟练,考试最常考的知识点,提取出来做复习卡片和题目。
这些复习卡片和题目,都可以直接在 Hyperknow 对话里面使用,提供了一种可以直接进行答题的复习方式。其中通过 quiz(答题)复习时,题目这部分还包含答案验证,里面包括了各个选项正确以及错误的原因。
对于我们的亮点功能,cheatsheet 生成,我们专门优化生成结果,会模仿学生们真正在考试前制作 cheatsheet 的方式和结构,把 cheatsheet 中的内容排布成一个很密集的 4 列文档,并将知识点精炼。所有生成的学习资料都可以即时下载使用。

特工少女:用户的知识水平差异可能会比较大,我看到网上也有人好奇:你们的目标用户到底是中学生、大学生,还是研究生?内容难度是如何进行分层或适配的?
若涵&一霖:虽然产品最初是主要针对大学生、高中生,一方面因为我们本身是大学生,另一方面也是这两个年龄段的群体自主学习需求最大,也最有能力支配自己的学习方式,而对于其他年龄段,可能更多是老师督促的学习。
但我们其实欢迎各个年龄层的用户都来体验 Hyperknow!对于年纪小的学习者,或者已经工作的但有学习需求或热情的终身学习者,也都能够从 Hyperknow 受益。其实在后台,Hyperknow Agent 对各个年龄层的用户都有适配。如果我们知道他们是小学生,和中学生相比,针对同一个知识的解释肯定是不一样的。
另外,我们也对模型的记忆方式做了特别的设计,所以 Hyperknow Agent 能够长期记忆每个用户的学习方式和习惯,为每个用户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模型。
分享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例子:有一个用户发送了请求,说自己是一个 80 岁老奶奶,想学 R 语言画图。然后 Hyperknow 就给了她一些特别生活化的比喻,方便老年人学习。
其实这块体现了我们能把知识理解做得更简单的部分原因,就是个性化。针对每个年龄段的人,知识水平、了解的背景和深度都是不一样的,我们也会提供不一样的解释方式。
特工少女:目前像 ChatGPT 这样的产品也能提供深度回答、联网搜索、项目存储等功能。你们认为 Hyperknow 在学术学习领域的核心差异化优势是什么?
若涵&一霖:通用型模型类似于 ChatGPT 等,确实能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给人带来帮助。我们做 Hyperknow 的初衷,也是因为 ChatGPT 在学习的具体场景上,表现的不尽人意,所以希望能做得更好!
我们的模型在回答,生成文件;再到整个智能体的架构等等核心方面都做了很多算法的优化。在学习场景的具体体验上,会比通用模型好很多。很多用户评价我们是“目前见过教学效果最好的模型”。
其实刚刚提出这个智能体的点子的时候,团队内也有不同的声音。 但当我们鼓励他们真的去使用 Hyperknow,他们问了一个知识解释的问题,发现读 Hyperknow 的时候能分泌一种多巴胺--因为讲的东西真的和课本上的内容一样!但是完全不像课本上讲的那么难懂。
总结来讲,我们在和通用模型有重叠的方面,例如解释知识,解题方面效果更好;也能做到通用模型做不到的事情,例如各种学习材料的生成。而且 Hyperknow 也会有和学习相关的生态,会推出更多对学习有帮助的功能,不仅仅是更好的模型,也会是更流畅,压力更小的学习体验。

特工少女:你提到 Hyperknow 希望帮助学生更高效地学习,但学习往往从困惑开始。当用户还不知道该问什么问题时,AI 应该怎么做?你们有没有尝试让系统帮助用户发现问题而不仅仅是回答问题?
若涵&一霖:非常好的问题!我们和用户访谈的时候,也发现了相同的问题。目前的 Hyperknow Agent 会根据用户的问答历史以及知识,教育背景,每天在搜索框下方推荐「你可能会感兴趣的主题」。其中不仅仅会包含知识点,还会包含“请根据我的课堂笔记为我生成一份 PDF 格式的复习表”等等一类,告诉用户如何更好使用 Hyperknow 来帮助他们优化学习流程。
另外,我们的模型已经具备了主动式的特点。也就是说,用户无需费尽心思考虑如何提供完美的提示词。当用户进行提问时,Hyperknow Agent 会站在用户的角度上,全面考虑用户可能没有讲清的需求,并通过主动反问的方式去填补这些用户提问的缺口,一次性就为用户提供最符合他们需求的回答。
这样,学习者们可以大大减少花费在思考如何提问,以及和模型 back-and-forth 上的精力。

也悄悄告诉你们,我们也在准备一次更大的更新,很有可能是全球教育领域首个主动式模型。
它会更主动的帮用户发现,提示,学习中下一步的事项。类似于钢铁侠电影里面的智能助手 Jarvis,不过是在学习领域。
特工少女:在你们的产品设计中,AI 生成内容的“深度”和“可验证性”是如何平衡的?比如用户怎么判断它的答案是否可靠?
若涵&一霖:Hyperknow 的大部分回答,每一个重要内容都会附注来源。对于网络搜索来源,我们会具体附上网页和地址。如果是来源于用户上传的文件,我们会附上具体的页码,供用户查看。这样用户就可以判断它的可靠性。
我们认为其实可验证性在学习场景中,不是一个选配,而应该是标配。很多用户跟我们反映,他们会用 Hyperknow 来辅助科研,做文献综述。在这种对于准确性要求特别高的场景下,我们一定需要提供每个内容的来源,因为每一个来源都可能会给研究带来新的突破。
对于深度和可验证性的平衡,Hyperknow 在深入解释的时候,会先计划一个大纲:要讲哪些内容,搜索哪些知识。所以每一步都是有计划,有实际内容支撑的。
特工少女:在正式推出前,有多少学生参与了内测?正式推出后,用户的反馈如何?有没有具体的使用案例可以分享,如某位学生通过 Hyperknow 提升了成绩或学习效率?
若涵&一霖:在我们正式推出前,在全球有接近 500 名用户参与内测。正式推出后,很多用户都给我们在后台留言,说是目前用到的“讲得最好的学习模型”。这一点我们还是很自豪,因为 Hyperknow 的初衷,就是希望大家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时代,仍然对深入的知识学习抱有热情。
当然,我们在这里也要感谢很多用户反馈了建议。我们的后台开发同学,包括我和若涵,每天都在根据大家的建议开发新功能!具体的使用案例有很多!很多是从之前内测开始,到现在一直都在使用 Hyperknow 的同学。
比如一位学医的同学,利用 Hyperknow 阅读了很多文献和资料。据她反映,现在每周再也没有感觉那么累了,考试也更轻松的取得了更高分数。她也把 Hyperknow 推荐给了班里的更多同学。
特工少女:从大学生团队到创业公司再到获得融资,这个过程你印象最深的环节是哪一阶段?为什么?
若涵&一霖:我们是 25 年 5 月份成功获得融资的。在这里感谢真格基金 Zhenfund 给我们一直以来的支持!
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在 3 月底举行了一波用户线上讨论会。一共举办了两场,当时设置的是国内的周末上午时间。有特别多用户来参加,听我们讲产品现在的功能以及对未来的设想。当时大家在评论区和线上语音都有互动。我们特别激动+感动,没想到一个小小的产品能让这么多伙伴关注,并且愿意花时间亲身体验,给我们特别有用的反馈。
这次是我们收集到最多新功能诉求,印象最深的一次。
特工少女:看到你们最近获得了 100 万美元的种子轮融资,未来这笔资金会主要投入在哪些方向?是否有计划扩大团队或拓展新的市场?
若涵&一霖:未来这笔资金会投入于拓展 Hyperknow 的全球学生用户网络,以及招募新伙伴上。Hyperknow 近期的用户都来自于亚洲和北美市场。我们也希望它能触及到更多的用户群体,甚至是教育、经济不那么发达的地区。让知识对于每个人都触手可及。
特工少女:从长远来看,你们希望 Hyperknow 为教育生态带来怎样的改变?是否设想过与高校或教育机构展开合作?
若涵&一霖:对未来的教育生态,我们想象:自主学习和探索将占越来越大的比例。学习知识这件事情将会以更个性化、自主的方式完成,学习知识时学生可以不被学校的各种规章、节奏束缚。我们希望 Hyperknow 能担任每个人的个性教师。
如今,几乎每个人都要花人生的前十几年跟随统一的课堂节奏,被作业、考试、课程标准严格绑定在一条既定轨道上。学习知识本身变得十分耗时、压力巨大,而真正属于学生的兴趣、自主探索、自我建设的时间却非常有限。
但我们在回看自己多年的求学生涯时发现 —— 理解知识并不一定需要被压缩在这样漫长而高压的体系里。很多时候,阻碍我们的并不是知识本身,而是没有找到一条最适合自己的路径。而这正是我们希望 Hyperknow 带来的改变。
我们相信学习不应该受制于 one-size-fit-all 的课堂体系,每个人都应该能够探索、制定自己独特的学习节奏、计划、方式。我们希望,过去从小学到大学,需要十六年完成的学习,借助 Hyperknow,也许未来三五年就能完成。而这并不意味着加速学习,而是让每个学生终于能按照自己最佳的方式来学习。(另外,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相信,最佳的 AI 学习产品应该由真正的学生和学习者们带来。我们也希望能够同全世界的学习者们一起,在这场 AI 时代的教育变革中获取自己的一份话语权)
这样,学校反而能把更多时间还给学生——去培养个性、视野、创造力,也让老师能更专注于育人本身,而不是被迫把大量时间花在重复知识传递上。
关于是否会与教育机构合作 —— 当然!而且这是我们非常期待的一步。
当 Hyperknow 在 C 端验证足够成熟后,我们希望通过官方渠道进入校园体系,让 AI 成为每个学生的第二个老师。我们计划从中学、高校开始,与课程体系深度对接,帮助老师补足个性化教学的那一块短板。
更远一点,我们也想和全球最前沿、最具实验精神的创新学校合作:让 Hyperknow 不只是课外辅助,而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方式之一。再之后,这种方式或许会普及到更多的人,甚至也为推动教育公平做出贡献。
我们希望推动这种教育生态的深层变革,让学习这件事变得更自由、更高效、更属于每一个人。
特工少女:作为年轻的创始人团队,你们怎么看 AI 教育的下一步?它会是效率革命、认知升级,还是学习方式的彻底重构?
若涵&一霖:我们认为问题中提到的三点其实就是一个连续演进的轨迹。
而现在行业中大家看到的 AI 学习工具,大部分都还处在效率革命阶段 —— 更快整理笔记、更快找到资料、更快生成思维导图,等等。这当然有价值,但它并没有真正改变学习这件事本身。如果一个学习者本身就不理解某个知识点,仅仅为他总结相关笔记并不会帮助他真正理解 —— 完成学习中最重要的一步。
而对于认知升级,这是我们正在尝试推动的下一步。就像前段时间看到谷歌还是 a16z 说的,教育 1.0 还在于效率提升,而教育 2.0 应该做的是更好的帮助理解。
我们一直认为,学习中最重要的一步是真正触达理解。但当我们回看过去几十年的教育,以及我们自己学习中的亲身经历,真正被教会,寻找到一条真正容易触达理解的路径,始终是学生,以及所有学习者最大的痛点。而对于 AI,不应该只是把步骤变快,而是要帮助学生真正看懂知识 —— 把一个抽象的概念拆开讲,把模糊的地方点得很清楚,用个性化的方式讲,甚至能判断你到底是“没懂”,还是“以为自己懂了”。这是 Hyperknow 现在最核心的方向:我们希望借助 AI,让深度理解变得更轻松、更直观,以至于所有看上去复杂的知识都可以被讲懂,而人们在看到复杂的概念时,不再会产生畏惧的情绪而退缩,而是更自信的说没问题。这样,对于学习,理解这件事,就会变成一件更令人愉悦、享受的事情。
这一点也是对于学习者心态上的重构,也会将我们导向下一阶段——再往后,我们相信会逐渐走向真正的学习方式重构。
我们相信 AI 最大的潜力在于个性化这件事。也就是说当一个 AI 能长期了解你、知道你现在处在什么阶段、你的知识树长成什么样、你对什么东西敏感、你在哪部分有缺口,它就不再是一个工具,而是一个伴随式的老师。那时候学习不会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上完一节课、看完一章内容”,而会变成一个持续的、个性化的探索旅程。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甚至可能知识最重要的来源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学校、老师,而是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兴趣、节奏、热情,个性化、自主的探索。
总结起来,对我们来说,这是 AI 教育的理想形态:不是把学习自动化,而是让每个人都能拥有一个只属于自己的超级教师,让理解这件事不再是一种奢侈,让学习这件事变得更自由、轻松。
文章来自于“特工宇宙”,作者 “特工丸子”。
【开源免费】Browser-use 是一个用户AI代理直接可以控制浏览器的工具。它能够让AI 自动执行浏览器中的各种任务,如比较价格、添加购物车、回复各种社交媒体等。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browser-use/browser-use
【开源免费】字节工作流产品扣子两大核心业务:Coze Studio(扣子开发平台)和 Coze Loop(扣子罗盘)全面开源,而且采用的是 Apache 2.0 许可证,支持商用!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coze-dev/coze-studio
【开源免费】n8n是一个可以自定义工作流的AI项目,它提供了200个工作节点来帮助用户实现工作流的编排。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n8n-io/n8n
在线使用:https://n8n.io/(付费)
【开源免费】DB-GPT是一个AI原生数据应用开发框架,它提供开发多模型管理(SMMF)、Text2SQL效果优化、RAG框架以及优化、Multi-Agents框架协作、AWEL(智能体工作流编排)等多种技术能力,让围绕数据库构建大模型应用更简单、更方便。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eosphoros-ai/DB-GPT?tab=readme-ov-file
【开源免费】VectorVein是一个不需要任何编程基础,任何人都能用的AI工作流编辑工具。你可以将复杂的工作分解成多个步骤,并通过VectorVein固定并让AI依次完成。VectorVein是字节coze的平替产品。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AndersonBY/vector-vein?tab=readme-ov-file
在线使用:https://vectorvein.ai/(付费)
【开源免费】AutoGPT是一个允许用户创建和运行智能体的(AI Agents)项目。用户创建的智能体能够自动执行各种任务,从而让AI有步骤的去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Significant-Gravitas/AutoGPT
【开源免费】MetaGPT是一个“软件开发公司”的智能体项目,只需要输入一句话的老板需求,MetaGPT即可输出用户故事 / 竞品分析 / 需求 / 数据结构 / APIs / 文件等软件开发的相关内容。MetaGPT内置了各种AI角色,包括产品经理 / 架构师 / 项目经理 / 工程师,MetaGPT提供了一个精心调配的软件公司研发全过程的SOP。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geekan/MetaGPT/blob/main/docs/README_CN.md
【开源免费】MindSearch是一个模仿人类思考方式的AI搜索引擎框架,其性能可与 Perplexity和ChatGPT-Web相媲美。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InternLM/MindSearch
在线使用:https://mindsearch.openxlab.org.cn/
【开源免费】Morphic是一个由AI驱动的搜索引擎。该项目开源免费,搜索结果包含文本,图片,视频等各种AI搜索所需要的必备功能。相对于其他开源AI搜索项目,测试搜索结果最好。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miurla/morphic/tree/main
在线使用:https://www.morphic.sh/
【开源免费】LangGPT 是一个通过结构化和模板化的方法,编写高质量的AI提示词的开源项目。它可以让任何非专业的用户轻松创建高水平的提示词,进而高质量的帮助用户通过AI解决问题。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langgptai/LangGPT/blob/main/README_zh.md
在线使用:https://kimi.moonshot.cn/kimiplus/conpg00t7lagbbsfqkq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