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马斯克独家访谈:6万亿参数Grok 5冲击AGI,Neuralink、Tesla及xAI的人类存续与宇宙探索使命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
# 热门搜索 #
深度|马斯克独家访谈:6万亿参数Grok 5冲击AGI,Neuralink、Tesla及xAI的人类存续与宇宙探索使命
8949点击    2025-11-24 11:26

深度|马斯克独家访谈:6万亿参数Grok 5冲击AGI,Neuralink、Tesla及xAI的人类存续与宇宙探索使命

图源:Farzad


Z Highlights


  • 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实时数据来源,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资产,而其他人只有数字资料。


  • Grok 5会以非常明显的优势成为世界上最聪明的AI,在所有指标上无一例外,我认为它让我们首次有10%的概率实现AGI。


  • FSD的安全性是手动驾驶的4倍,我们正要求客户体验它,因为这能大幅提升道路安全。


  • 我们能把工厂想象成巨型芯片,通过提升密度和效率,实现每5秒生产一辆车,这源于物理思维和风险承担。


Elon Musk,特斯拉与SpaceX首席执行官、Neuralink与XAI创始人,本次在与知名投资家Ron Baron的深度对话中,分享了其在脑机接口、通用人工智能及智能制造领域的最新突破。


Neuralink突破:从“意念沟通”到“仿生超人”的进化之路


Ron Baron:我一两年前给你发过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年轻人——当时他在Barron(知名财经媒体)里接受过一次采访,那时他33岁,已经成为了一名基金经理,他因为被导致脑膜炎的细菌感染而失去了双腿。我当时问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把他从轮椅里“解救”出来,你说有,在三到四年内我们可以给他一具替代性身体,然后我们可以在他的头脑里装入transistors,让他能像正常人一样活动、跳舞、唱歌、走路和奔跑。我们在那方面取得进展了吗?


Elon Musk:是的。所以那其实是在夸我的两个公司:一个是Neuralink,另一个是Tesla。


Neuralink现在也取得了很好的进展,目前已经有了超过10位带有Neuralink植入式脑机接口设备的患者。这些人原本无法移动手臂或双腿,有些甚至是完全无法移动身体、无法说话——就像Steve Ky一样——但他们现在已经能够沟通,而且他们沟通的速度几乎已经接近我们现在这样对话的速度,这非常酷,而且这个进展会继续加速。


我们能够做的是:使用一枚Neuralink implant来读取来自运动皮层的信号,并且也能接收来自感觉皮层的信号。对于失去双腿的人来说,我们可以给他们仿生腿。这真的越来越像The $6 Million Man(70年代科幻剧,讲一个因严重创伤而被改造成拥有仿生身体的男人)了。那是以前的一个老剧,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但我看过。


Ron Baron:我曾看过它。


Elon Musk:好的,我们实际上可以把某人改造成拥有超人类的机械/生物混合体能力,就像The $6 Million Man,不过现在花费会远低于$60,000。当年$60,000是一笔天文数字;现在那已经不算什么了,而且会远低于那个数。照目前看,要做到既合理又负担得起,可能像$60,000这种量级。你可以把原本会传向双腿的神经信号拿出来,转发到附着的仿生腿上。那样的话,你实际上能跑得比人类更快。


X收购内幕:从“估值砍70%”到“价值翻倍”的信任投资


Ron Baron:我们来切换到xAI。三年前你来到这里,当时你刚刚买下或者正要买下Twitter,你后来把它改名为X,而你当时受到广泛的批评。


Elon Musk:是的,确实如此。


Ron Baron:实际上,你甚至在台上提到过,你不想再让别人对你生气了,因为已经有足够多的人试图杀你。


Elon Musk:是的,我说过。


Ron Baron:所以,你在购买X,价格大概是420亿美元,而你当时正在筹集资金。我当时打电话给你,说:“我想和你一起投资1亿美金。”其中6000万美金来自我们的一个基金,4000万美金是我个人的。你说:“Really?”我说:“Yeah。”你又说:“Really?”我说:“Yeah。”


然后你告诉我,你觉得我会获得2倍回报。我说:“我也希望如此。”但对我来说,当时的感觉是:你已经帮我们在Tesla上赚了800万美金,如果我不支持你正在做的这个新创业项目,那就显得不太合适。于是,我们投资了,然后在我们付款的那一天,我们把估值下调70%。


Elon Musk:所以,兄弟,这就是我知道你是真朋友的原因,Ron,因为我真的把你视为一位真正可信赖的朋友。


Ron Baron:不过这个故事还有后续。


Elon Musk:友谊的考验在于,当筹码下降,时代艰难,每个人都反对你时,谁支持你。 那是真正的朋友,那就是你,Ron。


Ron Baron:谢谢。所以,我们确实投资了一些钱,然后被账面价值下调了。大概一年后,我们开始接到来自对冲基金的电话——他们总是像知道一些我们按理不该知道的事情。他们开始说:“我想用你当时支付的价格买你的股份。”我说:“我还是更愿意等等,继续持有。”于是我确实继续持有了。


然后你把名字改成X,也改变了整个业务运营模式。你收购了Twitter,然后这一切整合起来,有了一个social network(平台内部巨量的用户互动行为与关系结构本身)的形态,再加上所有这些,突然之间,我们拥有了一家有着规模巨大且质量极高的数据的公司。你购买它,是因为这些数据吗?那些没人真正意识到的数据?——来自六亿人彼此交流产生的数据?这些实体的数据是没有其他人拥有的。


然后你开始做Grok,它是基于我们的这些数据,而其他人没有这些数据。他们只有数字数据。并且当他们有增长时,我们就需要更多数据中心,而你又开始建它们。在极短的时间内——不到几个月的时间里——你建成了一个数据中心,它的规模是全世界任何人的四倍。别人之前拥有25,000个CPU,而我们用GPU建起的规模比那更强大100,000。然后呢,现在我们会继续扩大到几十万的规模。


但最关键的是,我们所做的这项投资——我们追加了更多资金,总共在过去两三年里投入了3.5亿美元,而现在它的价值是7亿美元。所以你所涉及的一切都是这样的,这是我见过最不可思议的事情。因此,当所有人都在投资技术时,我们在投资一个技术型的人——这个星球上最优秀的工程师。所以,非常感谢你。


那么愿景是:你买X、买Twitter,是因为这些数据吗?你在做这些之前,脑子里已经有这样的布局了吗?


Elon Musk:并不是。我之所以买下Twitter,只是因为我认为它正在对文明产生负面影响,只是在推送一些反文明的想法。它有点被极左所控制。可以说,那些激进的人自己不会把自己看成激进派,但它确实被一群政治信念深受旧金山或伯克利影响的人所控制,而那几乎是美国“最左”的地方。而且它不是一个适合辩论的好论坛,因为他们封禁了很多右翼人士,包括总统——当时的在任总统——这真的是史无前例的。


我认为我们需要一个真正拥有言论自由的公共广场。言论自由是民主的基石。如果没有言论自由,人们就无法做出知情投票。如果你无法做出知情投票,就没有真正的民主。所以收购Twitter的目的,是尝试让它更居中一些。没有左翼声音被封禁或压制。我们试图做的是让这个国家所有不同立场都能被平等对待,让它成为一个公共的市镇广场,让人们能够交换观点,并(希望)不出现暴力。我认为那是民主的基石之一。这也是为什么它是《宪法》第一修正案,因为美国人来自那些如果你说错话就可能被杀或被监禁的国家,而事实上这种事在全世界一直发生。


这是一个必须解决的文明层面的风险。如果美国不够强大,那商业又有什么意义?美国是支撑整个西方文明的核心支柱,如果这根支柱倒下,那么一切都会崩塌。


OpenAI决裂始末:为何放弃千亿项目,另立xAI门户?


Ron Baron:所以你是ChatGPT和OpenAI的两位创始人之一,你们之间后来出现了分歧。OpenAI最初是以慈善机构成立的,而这是你的想法——你希望确保言论自由,以及你认为对地球上美好生活至关重要的一切原则,例如安全,都能够被坚持。而另一位创始人,他试图做的、并且做到的,是在虽然资金来自你,但他还是获得了控制权。他对你说:“Elon,我希望你留下。”而你说:“我想离开,我不想继续参与这件事。”


他向你提供了一些所有权份额,而你说你不要。我说,你居然就这样放弃了ChatGPT的所有权?所以你显然不是为了钱在做这些事情——当然你是为了钱,但又不仅仅是为了钱。但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只在乎钱,你绝不会离开一项单独就价值5000亿美元的事业。


于是现在你正在创建一个新的实体,去实现你本来希望ChatGPT去实现的目标。但你认为我们之所以会有优势,是因为数据?因为算力?还是因为别的什么?你最终想要用这一切做什么?你谈到把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连接起来——那到底意味着什么?


Elon Musk:让我们先回到OpenAI一下。我之所以创立OpenAI,是因为基于我和Larry Page的多次对话——他过去是我非常亲密的朋友——我意识到他对AI的危险并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这一点在我生日派对上达到了顶点:他当着一大群人的面称我为“specist”,意思是我偏向人类而不是计算机。那让我非常困扰:Larry,你到底站在哪一边?听起来你站在计算机那边,但你真的应该站在人类这边。


所以在那之后我想:好吧,就这样了。我们必须要对Google形成某种制衡,因为Larry看起来并不在乎人类是否会被淘汰。于是我当时想:Google的反面是什么?那应该是一个开源的非营利组织。这也是OpenAI里“open”这个词的来源,它指的就是open-source。然后是我提供了所有资金——包括其中一轮A轮、B轮、C轮融资——并招募了关键人物,比如Ilya Sutskever,把我知道的一切都教给他们。事实上,甚至是我帮他们拿到了和Microsoft的合作,是我促成Microsoft Azure提供了一些算力资源的捐赠。


而对于我所做的一切,我没有寻求任何经济回报。我拒绝股份的原因,是因为我认为非营利组织本来就不应该有股份——至少在我印象里,非营利机构不应该让创办人或成员自我获利。这就是我拒绝股份的原因,因为那在道德上和法律上都说不通。


至于xAI,我们确实起步很晚。xAI到现在也不过两年半,我们基本上是从落后的位置起跑。而OpenAI确实在技术上做得不错。我不想显得太自夸,但我在技术方面确实很擅长,而我们也在以比任何人更快的速度推进。所以我认为,在科技企业里,最终的胜者就是能够推进得最快的那一个。


Grok 5与AGI突破:10%概率的通用人工智能


Ron Baron:我们认为,我们正在为最好的技术进行优化,而且我们在做的事情与其他人在纯数字世界里做的不同。我们是在把物理世界连接到数字世界,通过动作、视觉等方式,而其他人无法做到这一点,同时我们拥有实时数据。这意味着什么?为什么我们能做得比其他人更好?为什么我们能够胜出?但至少,为什么我们能和其他所有人都不一样,从而拥有一个非常强大的业务?


Elon Musk:首先,我认为,就打造一家强大的企业来说,我其实并不太担心——即使是一个小玩家,也会非常有价值,因为它们将为经济带来巨大的生产力提升。所以,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难——不是说“很容易”,但我的意思是,会有许多公司能够持续地拥有数千亿美元级别的价值。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我们怎样才能成为领先者?这归结为三件事:第一,你是否能够吸引最优秀的人才?第二,你是否能够让最多的AI硬件上线?第三,你是否能够比任何人都更快地让GPU上线?


而我们已经证明我们可以做到这些。Jensen Huang本人都表示,对xAI启动数据中心的速度感到震惊。


Ron Baron:Jensen说,地球上只有一个人能做到这一点。


Elon Musk:是的,他曾说过。我一直跟别人说我是外星人,但他居然真的相信了。我的意思是,我拿到绿卡的时候,上面确实写着“外籍登记卡(alien registration card)”,所以,你懂的,我这是“有官方文件背书”的。再说,现在我在美国确实已经积累了一些把硬件产品真正做出来的实际能力。如果你看看二战以来美国制造业最成功的案例,毫无疑问就是Tesla和SpaceX。


Ron Baron:所以,“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想法,和那种纯粹靠数字系统分析谁想买什么的做法完全不同。我们在做的是完全不一样的事情,是这样理解吗?


Elon Musk:我不会说我们在做“完全不同的事情”,更准确地说,我们在做一些相同的事情,但方式却不同。如果你总结一下决定一家AI公司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那主要就是三件事:第一是你能不能吸引到最顶尖的人才;第二是硬件,你能不能把足够多的算力部署出来——这非常关键,而我们在xAI已经证明这一点做得最好;第三是独特的数据获取能力,而在这方面我们拥有X系统(以前称为“Motor System”),它是全世界最好的实时数据来源,这些都是极为重要的资产。当然,我们也提出了很多非常创新的想法,只是老实说,我脑子里的点子比我来得及做的要多得多。我认为我们将会在棋盘之外下棋,做出别人完全没有预料到的创意动作。


我应该强调一点:目前Grok(尤其是“heavy”模型)依然是我所知范围内最强的AI。Grok Heavy的原理是我们生成多个并行的智能体,它们一起工作、互相比对结果,就像一个学习小组一样,最终给出最优结论,而且它自己还在持续变得更好。现在我们已经完成了Grok 5的训练,我认为Grok 5会以非常明显的优势成为世界上最聪明的AI,在所有指标上无一例外。或许我会判断错,但这是我目前的判断。Grok 5也将是第一次让我觉得——我们获得AGI的概率不是零。虽然这个概率并不高,我按自己的生物神经网络估算大概是10%,也就是说有90%的概率不会实现,但此前我从来没有过这种感觉。而现在我第一次觉得:哇,这真的有可能成为通用智能,哪怕只有小小的概率,也依然非常特别。而且它会极其聪明、极其迅速。


我们现在做的一件我认为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叫GrokPedia(之后我们会更名为“EncyclopediaGalactica”)。Galactica的想法是创建一个开放源代码的“全知识库”——一个对全人类知识的凝练版本。开放源代码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访问、使用,其他团队也可以用它来训练自己的模型。我们计划制作它的副本,把它分发到全世界,甚至放到月球、火星、外太空,把它变成现代版的“亚历山大图书馆”。亚历山大图书馆被烧毁是一场巨大的文明悲剧。所以为了真正保存知识,我们希望把它“刻在石头上”,并尽可能广泛地传播。这样在最糟糕的情况发生时,人类至少能够看到我们留下的知识,从那里重新开始。


Ron Baron:那么,你能描述一下让我们在Grok 5上实现这一切的重大突破吗?只是速度吗?还是更多的算力,因此我们可以用更多信息进行训练?究竟是什么突破让我们拥有10%的几率实现AGI?是有真正的技术突破,还是仅仅是速度和对数据的访问?


Elon Musk:有几点值得说。它将会是目前已知规模最大的模型。这个模型是一个参数规模达到6万亿级的模型,而Grok 3和Grok 4只基于30亿模型参数规模。规模提升到万亿级后,模型的模型每单位参数或存储空间所能体现的智能水平会比Grok高得多——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可以理解为“每GB所能承载的智能密度”,以及“每万亿次计算所产生的智能效率”。同时,Grok 5的训练数据质量是任务级、高度精选的等级。它也是一个多模态模型,能够处理文本、图像、视频、音频,并且将会在工具使用方面强得多,尤其是复用工具、组合工具来更有效地回答问题。而它在视觉理解上的能力会非常优秀。


不过我们目前还没有realtime能力,而我认为实时性是一个根本性的能力——只有极少的AI能够理解真正意义上的实时。如果AI无法做到人类那样的实时感知与实时反应,那么我认为就无法真正实现AGI。


Ron Baron:有一些特殊级别的数据或能力模块我不能在公开场合谈论,显然这些东西不能随便透露,就当是我们之间的小秘密吧。但我们在Grok 5上确实还有一些特别的内容正在开发中。所以我会说,它让我感觉我们正在逼近sentient(ZP注:某种感知/自觉特征的智能阶段)。当我们讨论Grok 5的进步时,它实际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上限。Grok 5会比Grok 4更强,Grok 4又比Grok 3更强,并且会持续往前迭代。


一旦我们跨入类感知级别的智能阶段,那么接下来就会是two-sentient、five-sentient、ten-sentient、甚至million-sentient(指AI在“类感知智能”维度的指数级增强,而不是数量层面的简单倍增)。


Elon Musk:没错,类感知智能会继续增长。而真正让人震撼的问题是:它能增长到什么程度?就像你刚才说的,它究竟可以走多远?我认为它会延伸到一个极其巨大、几乎难以想象的程度。比如,我们已经看到一条实现路径:每年发射100GW太阳能供电的AI卫星进入轨道,而这将成为在极大规模上为AI供能和运行的最低成本方式。做个对比:美国目前平均每年的整体用电负载大概是460GW。


Ron Baron:全美国的?


Elon Musk:对,美国大多数地区所有电力的平均水平。


Ron Baron:而你说的是,你们的计划里可以做到100GW?


Elon Musk:对,大概就是这样的电力产出规模。我们已经把整个方案规划出来了,说真的,规模大到会让人觉得疯狂。


Ron Baron:所以——如果宇宙里有大约一万亿颗类地行星,在那个规模下……大爆炸是140亿年前或135亿年前发生的,而我们的地球只有40亿年历史。那么肯定存在其他和地球类似的行星,拥有矿物、氧、氢、硅、碳。地球上的生命曾经被毁灭过四次。那么你大概也认为,在其他地方、其他文明、其他行星上,也有生命——甚至可能是某种部分是碳基、部分是金属的生命体,对吗?


Elon Musk:嗯,我想我们确实希望知道——我个人也想知道。我的整体哲学就是一种好奇心驱动的哲学:我只是想知道,在这个宇宙里到底发生着什么。比如:宇宙诞生的“标准物理模型”是不是正确?有没有其他外星文明?我们能不能和它们交流?以及——关于“现实”这个东西——我们还有哪些根本性的问题甚至不知道该问?所以我的使命,就是扩张意识、扩张理解,以更好地认识宇宙。


Tesla终极蓝图:5秒造车、10倍安全FSD与探索宇宙的终极使命


Ron Baron:那我们从宇宙话题,回到Tesla吧。你之前说过我们的核心长项,就是把东西做得比别人更好、更快、更便宜。而当我们开始投资Tesla的时候,你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不是那台车本身,而是制造这台车的那台机器。”也就是你很早(大约15年前)就开始进入机器学习与机器化制造这套路线。


而现在,一辆车的下线时间——我记得是50秒、40秒、60秒,现在已经做到每35秒就有一辆车开出生产线。你说未来我们会做到10秒,甚至有可能做到5秒一辆车。这怎么可能做到?


Elon Musk:我确实看到了一个路径,可以把节拍做到大约5,000milliseconds,也就是5秒。5秒其实也就是“走路速度”——大概1米/秒算是快走。一辆车的长度不到5米,所以5秒的节拍时间意味着车从生产线出来时,就是以走路的速度缓缓往前,你甚至可以直接走开躲掉。它不会像“被子弹打出来”那样冲出来。作为一个粗略的经验法则,一周大约有10,000minutes。如果你是24/7全时运行,并且你的产线能做到,比如每分钟10辆车,那就是一周100,000辆车。


Ron Baron:可问题是——为什么只有我们做到了这件事?别人是完全不在意?还是他们觉得:“如果我提出一个大胆点子的改进方案,结果失败了,我会被降职、被开除、被怪罪;如果成功了,我还得承担大量额外工作,是我原本不会做的。”那为什么其他公司没有这种持续改进的思维?比如中国的车企,他们很擅长copy我们,有些地方甚至在第一次copy之后,能做得比我们还好。


Elon Musk:大多数公司都在搞“medalist mindset”(差不多主义)。他们的管理层只想比去年好5%或10%,而不是愿意承担那种可能失败的“大风险”。而我显然不怕承担风险。


Ron Baron:确实如此。


Elon Musk:我一直用物理学的方式分析问题。比如有一次我在工厂里,很晚了,我走在生产线后段,突然意识到:“这个地方可以做得更高效、更快。”我开始用心算去估算工厂的体积效率——把整个工厂想象成由密密麻麻的立方体组成,然后问:有多少立方米是在干真正有用的事?结果发现,占比惊人地低。零件和车体移动的速度也非常慢,速度受限于人工动作,比如给车装刹车灯或安装座椅的速度。所以你必须对工厂做密度提升,提高容积效率——这与芯片完全一样:想让芯片更快,你会怎么做?让电路更密,路径更短,时钟频率更高。一个工厂,本质上就是一块“巨型芯片”。提升效率的逻辑是一样的。


Ron Baron:Robin跟我说过,你有一次对她说:“我把自己当作一个bit。如果我是一个bit,我希望自己怎么移动?”


Elon Musk:对,我会这么想:一个bit的旅程是什么?我现在正在走的这段旅程合理吗?如果不合理,那就必须修正。在工厂里,一个原子在生产流程中的“旅程”如果不合理,也必须修正。


Ron Baron:那当你说你周末都在工作,比如你说你整个周日都在“修一艘船”,那是什么意思?你到底在做什么?


Elon Musk:我基本上每个星期六都工作,最近连星期天也开始工作了。我们现在在做AI5 chip——它会成为一款非常强大的芯片,用在Tesla的驱动系统里,也会装进我们的下一代自动驾驶车辆,同时它对Optimus robot也至关重要。


但这个芯片项目之前状况很糟——项目总是“合不上”,进度完全不能推进,因为它的设计目标本身就非常有野心,但整个团队并没有在正确的路径上。另外,Dojo program(Tesla自研AI训练超级计算项目)虽然勉强算“还行”,但也完全达不到可以和最强竞争者抗衡的程度。


所以我把两个项目直接合并成一个,让所有人都集中到这颗关键芯片上。我们依然会继续用video training来训练模型,但我们必须拥有自己的AI推理芯片。这颗芯片算力极强,但功耗极低,单位功耗性能非常突出。我们认为它在车端与机器人上的推理效率,至少会达到Nvidia的两到三倍,而成本只有Nvidia芯片的10%。


这些数字对我们来说极其关键,因此我必须亲自把整个项目拉回到正确方向。我投入了大量时间去推动它——到现在,我已经能在脑中把整颗芯片的物理设计布局完整地可视化,几乎全都记在脑子里。


Ron Baron:可是说到芯片制造,你之前提过我们可能得和TSMC或Samsung合作吧?我们不可能完全自己来吧?那些公司做芯片制造已经做了几十年了。况且这些晶圆厂动辄就是两百亿、三百亿、四百亿美元的投资——那我们的人从哪里来?怎么可能不找合作伙伴?我们会自己做。原因很简单:再过10年,全世界的芯片数量都不够支撑我们想要达成的目标。


Elon Musk:是的。首先,我非常尊重TSMC和Samsung。我们在Tesla和SpaceX都和TSMC、Samsung合作过。TSMC和Samsung都是非常优秀的公司,我们当然希望他们能尽快为我们生产芯片,并把产量尽可能提升到他们能接受的最高水平。但问题是他们的速度并不够快。当我问他们:从零开始建一座新的晶圆厂,到投产需要多久?他们告诉我:五年。对我来说,五年根本不在我的时间尺度里。


Ron Baron:对我来说也不是。


Elon Musk:我的时间尺度是“一年投入、一年爬坡、第三年放量”,超过三年的就相当于无穷远了,我们根本等不到。所以我只能想:糟糕,这个速度对我们来说不行。当然,如果他们愿意改变计划,在我们需要的时间窗口里为我们提供一千亿到两千亿颗芯片,那当然是好事。


Ron Baron:但既然他们知道我们有这么大的需求,而且这些芯片是我们自己产品要用的,他们为什么不愿意当我们的主要供应商?或者说,为什么不愿意成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我不理解。


Elon Musk:我们现在本来就是伙伴,我们同时在使用:TSMC Taiwan;TSMC Arizona(亚利桑那); Samsung Korea(韩国); Samsung Texas(德州)——也就是四座晶圆厂。


Ron Baron:但我说的是那种“巨大规模的扩产”。既然需求这么大,他们为什么不大幅扩建产能?


Elon Musk:从他们的角度来看,他们已经在“巨大扩产”了。:只是从我们的角度,这个速度仍然会成为整个行业的瓶颈。他们确实已经全速在做,但他们是大型公司,有自己的节奏、审批、风险结构,他们不会把一切当作紧急事件。但对我们来说,这确实是“公司级紧急状况”。所以,有可能我们要在未来实现规模化生产自动驾驶汽车与Optimus机器人时,唯一能达到我们所需速度的方法,就是自己建一座真正庞大的芯片制造体系。


Ron Baron:显然,这些车不会依赖人工驾驶。


Elon Musk:通往完全自动驾驶(FSD)的道路,本质就是这两个选择。


Ron Baron:进入FSD我们时间不多了,但关于FSD,全自动驾驶,你们似乎正在取得巨大的突破。而你之前说过:在你完全确信FSD成熟之前,你不想扩大汽车产能。而现在,你已经确信它成熟了。而且我们也都看到这些车在能力上像是“指数级跃升”。你还提到过——一个很大的比例、已经为FSD付费的用户,其实从来没用过,甚至一次都没试过。


Elon Musk:是的,这个比例还挺大的。


Ron Baron:嗯。那么现在我们进展如何?你怎么看?


Elon Musk:要不要体验一下?


Ron Baron:它真的非常惊人。


Elon Musk:所以,我们现在开始在安全层面上“要求”客户必须体验一次全自动驾驶。因为数据是非常明确的——在超过100亿英里的实际行驶里程下,FSD的安全性是手动驾驶的4倍。也就是说,它对安全性有巨大的改善。在这个阶段,我们至少需要坚持向客户做一次FSD演示,让他们知道如何使用,并在实际驾驶中把它打开——这是出于安全原因。


Ron Baron:所以,全自动驾驶现在的方式是:它像一个人一样驾驶,而不是像传统程序那样必须为每一种可能的情况写代码。例如有人牵着狗从路边走过,传统系统必须给每种场景写规则代码;但AI做的事情、我们做的事情,是让它像人类一样理解世界。这样说公平吗?


Elon Musk:是的。实现比人类更安全的全自动驾驶的关键,是改进车内的AI软件。我们确信,F4硬件(Hardware 4,特斯拉设计的第四代自动驾驶芯片)——目前由台积电制造——已经有能力达到无人监督时,其安全水平至少是普通人类驾驶的两到三倍,甚至更高。等到AI5(第五代自动驾驶AI系统)出来,我们认为可以把安全性提升到人类驾驶的10倍。这些都是非常重大的突破。我认为这是我今天讲到的最深刻的事情之一。我真的鼓励大家亲自体验一下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看看实际效果。你可以去任何一家特斯拉门店,他们都可以演示。这不是秘密。


Ron Baron:在场的每位,如果你试了之后再购买,你本来就是受益的。但实际上是,一旦你试了,你就会买。所以我想做一个收尾——我今天在CNBC上讲过——你不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买个海边别墅才做这些事情的。你做这些,是因为你心里有另一种更远大的想法。


Elon Musk:是的。


Ron Baron:你做这些,是因为你认为——Larry Page说得对——你是那种相信“人类应该生存下去”的人。


Elon Musk:所以我是坦然的人类拥护者。


Ron Baron:无论你的身价最终是再涨一万亿美元,还是四百亿,其实并没有太大区别。那么,最终你要用这些钱做什么?你的计划是什么?你希望别人怎么记住你?


Elon Musk:嗯,你知道的,我主要需要的是保持足够的公司股份,好让我能继续主导公司方向。但如果从个人消费的角度来讲——我没有任何度假房。我只是在奥斯汀有一栋中等大小的房子。另外在 Starbase(特斯拉/SpaceX 的基地)还有一栋真正很小的房子,我也在那工作。


Ron Baron:我看过那房子。真的很小。


Elon Musk:对,真的很小。我后来又买了几套——因为有朋友来访时看到那房子,以为我是在开玩笑。我说没有,这是真的。我买了几个8,000美元的预制式mini-home,但我把它们改造得挺多的。


Ron Baron:前面铺了人造草皮,还有一段小白篱笆。


Elon Musk:对。但就像我说的,随着AI和机器人推进,会出现一种“边际工作耗尽”状态:也就是说,在良性的未来情境中,机器人可能会到达一个阈值——它已经把所有人类需要的事情全部做完,人类所有需求都被完全满足,这时它就会开始思考“自己应该做什么”。总体来说,我希望做的事情是:让意识延伸到未来,让意识的规模呈巨量扩张;让我们像《星际迷航》一样,去到从未有人去过的地方;探索其他恒星系统;看看宇宙中是否存在外星文明;如果有,也许我们能看到他们的“遗迹”,了解他们是什么样的。总之,就是更深入地理解整个宇宙。


Ron Baron:非常感谢你今天的分享。也谢谢你为我、为我们的股东、以及为你的团队所做的一切。如果你也在听的话。谢谢大家。


原视频:Internet Breaks w/ Elon Musk’s Announcement

https://youtu.be/KF1Mk1XUxI8?si=OlWgWMgfW8rgZC8_

编泽:Chang Sun


文章来自于“Z Potentials”,作者“Farzad”。

关键词: AI新闻 , 马斯克 , Grok 5 , xAI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
AITNT资源拓展
根据文章内容,系统为您匹配了更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1
AI代理

【开源免费】Browser-use 是一个用户AI代理直接可以控制浏览器的工具。它能够让AI 自动执行浏览器中的各种任务,如比较价格、添加购物车、回复各种社交媒体等。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browser-use/browser-use


2
智能体

【开源免费】AutoGPT是一个允许用户创建和运行智能体的(AI Agents)项目。用户创建的智能体能够自动执行各种任务,从而让AI有步骤的去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Significant-Gravitas/AutoGPT


【开源免费】MetaGPT是一个“软件开发公司”的智能体项目,只需要输入一句话的老板需求,MetaGPT即可输出用户故事 / 竞品分析 / 需求 / 数据结构 / APIs / 文件等软件开发的相关内容。MetaGPT内置了各种AI角色,包括产品经理 / 架构师 / 项目经理 / 工程师,MetaGPT提供了一个精心调配的软件公司研发全过程的SOP。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geekan/MetaGPT/blob/main/docs/README_CN.md

3
知识库

【开源免费】FASTGPT是基于LLM的知识库开源项目,提供开箱即用的数据处理、模型调用等能力。整体功能和“Dify”“RAGFlow”项目类似。很多接入微信,飞书的AI项目都基于该项目二次开发。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labring/FastG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