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干翻一个剧组!北大哲学博士造出AI神器,20万人在排队用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
# 热门搜索 #
一人干翻一个剧组!北大哲学博士造出AI神器,20万人在排队用
6772点击    2025-11-25 10:03

当北大哲学博士用「美学」驯化了AI,程序员的战场也变成了「艺术家」的乐园。在AI时代,人类独特的审美力或许才是无法被代码取代的终极护城河。


青年编剧古二鱼死网破式开撕曾经的偶像王家卫闹了一个多月,即便是科技圈,也被娱乐圈的瓜震惊到了。


但科技圈一边感慨「贵圈水真深」,一边祭出了解决方案:


一个叫Elser.AI的AI Agent横空出世,让新人创作者能够不受过去行业阶级的束缚,自由发挥自己的创作才华,实现「创作平权」的理想。


首先,Elser.AI是个上手门槛很低,而且很好玩儿的创作神器。


它的界面非常简单明了,你可以给它一个完整的剧本,或者一段小说故事,甚至是一个脑洞式一句话创意,让它帮你创作一段视频。


我们以从小耳熟能详的《彼得·潘》的故事为例,首先输入小说,它会很快生成脚本,让你选择视频画风,再解析出故事里的人物角色,并自动生成角色形象。


一人干翻一个剧组!北大哲学博士造出AI神器,20万人在排队用 输入故事文本生成脚本和角色


中间的每一步,都可以由创作者控制调整


比如,如果形象不符合想象,你还可以通过输入prompt的方式,来调节人物形象,比如发色、脸型、身高、服饰搭配等。当然,你也可以上传中意的角色形象图片。


一人干翻一个剧组!北大哲学博士造出AI神器,20万人在排队用

调整角色形象


确定好角色形象,下一步,Elser.AI会自动生成分镜故事板。


这里是各位导演们大显身手的地方了:从构图、景深、机位、运镜,到角色的动作、表情、台词、声音,全部可以通过调整prompt内置选项来调整。


一人干翻一个剧组!北大哲学博士造出AI神器,20万人在排队用

故事板调节


即使到了后期剪辑的环节,也可以回到之前的步骤,随时对前面的细节进行修改调整。


如果你想要创作出质感更好的、剧情更吸引人的作品,你需要的完全不是学习《如何使用AI》《如何正确写出AI提示词》,而是文学课和艺术课。


之前很多朋友哀叹:


当AI在写诗作画时,我还在工位上拧螺丝。Elser.AI终于让人类扳回了这一局!


难怪,ELSER.AI能在完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悄咪咪积累了20万全球活跃用户,都是短剧和动漫行业的专业创作团队,当然更多的用户则是个人创作者和小型工作室,早期据说经常被用户刷爆服务器。


看来一人公司的时代的确要到来了!


拿到内测号后,我们给在动画公司做原画的小伙伴展示了Elser.AI,这位朋友第一反应是:「啊?我不是要失业了吧!」紧接着第二反应:「赶紧让老板充个钱,能少加很多班!」第三反应:「还打什么工啊,找几个朋友自己就可以开工作室了!」


即便你不是专业创作者,通过上述的流程,相信你也能轻松玩耍起来。


(说起来,周围用过Elser.AI的小伙伴都处在一种「玩儿得停不下来」的状态……)


那些我们心心念念的的名著、番剧、小说电影里,影视化没有拍出来的精彩情节,或者意难平CP的平行世界,都可以通过Elser来实现,并分享给全世界。


比如下面这个视频,就是早期用户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上一代Elser.AI产品创作的《灌篮高手》30年后的故事。👇


一人干翻一个剧组!北大哲学博士造出AI神器,20万人在排队用


ELSER.AI的创始团队这样形容自己做的事:


AI带来的生产力革命,进一步可以让短剧这种形态的创作全民化,让普通人跳过漫长/低效的IP衍生链条,直接把自己的故事变成短剧。


这样短剧就有可能跳出批量生成的同质化陷阱,成为更有创意,更有社交属性和互动玩法的内容形态。


一个人就是一个短剧工厂、人人可以打造自己的IP


他们认为,在AI时代,AI可以生成,但创造依然属于人。AI可以推理,但审美依然属于人。


人之为人,在这个时代,在任何时代,都有自己不可磨灭的价值。


在Elser看来,AI不是取代人,而是辅助人让创意快速变成鲜活的影像。更多人终于有机会去展现心中的故事,通过创作去改变命运……


更重要的是,ELSER.AI把短剧生成关键环节的「挑剔权」给了创作者。AI追求的是效率,但成果是需要挑剔的审美的而审美是需要人的参与的。


「我们的目标就是让创造尽可能地简单,让创作者真正玩儿起来,快乐才能释放创意。」ELSER.AI的创始人兼CEO刘耕这样说。


一人干翻一个剧组!北大哲学博士造出AI神器,20万人在排队用

Elser作品展示


全球短剧和漫剧正处于爆发期,美国短剧2025行业增速为50%;日本短剧当前市场规模是美国的1/9,是第二大市场,增速较快,增速超85%。


6月27日,亚洲短剧协会秘书长寺田耕也指出 :


当前日本短剧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根据最新报告预测,2025年日本短剧市场规模将达到4.8亿美元,同比增长高达85%,占全球市场份额约15%。这表明日本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的增量市场。


至于漫剧,2025年更以火箭般的速度增长。


24年四季度全抖音漫剧充值收入将将2000万,当下,抖音漫剧单日广告消耗已突破1000万。


又是一个一年超100倍的增长神话。


行业预测,2026年海外漫剧将迎来自己的爆发机会,而Elser.AI已提前完成海外漫剧平台的搭建,适逢其会,为每一个普通人提供了抓住机遇的利器和平台。


下面这个视频,就是用Elser.AI制作的短剧《死了一万次,我现在只想谈个恋爱》。


ELSER.AI的创始团队也可以用清(非)新(典)脱(型)俗来形容了。


别人家AI创始人都是技术出身,ELSER.AI的CEO刘耕则是北大哲学系的本硕博。难怪把AI的灵魂三问「AI是谁,AI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捋得明明白白。


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书育人同时做美学研究。


刘耕告诉我们:美学学术训练,其实对发ELSER.AI这个产品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让我摄入了大量文学、视觉艺术、音乐、电影等不同艺术形式的作品,培养了艺术鉴赏功力。


更重要的是,这个学科是用系统的方法去分析、拆解作品和作者,这是跟创作者视角下浑然天成的灵感完全不同的逻辑系统。


这个功底让我能非常高效地教给AI如何判断和生成一部好的作品:找到用户喜欢的优质内容背后的秘密,如风格、叙事、意境等等。


我把这些专业知识给到Agent,让它可以做更好的故事、更精准的风格,更好的视觉呈现……直到进一步提升创作者的平均产出质量。


难怪了,CEO自己作为AI先摄入了海(艺)量(术)数(作)据(品),还是经过算法优化的,那教出来的AI可不聪明嘛。


据团队小伙伴说,CEO从小就是网文和游戏的重度用户,还是最早一批同人文写手。原来学霸考北大这么容易啊?


一人干翻一个剧组!北大哲学博士造出AI神器,20万人在排队用

Elser.AI团队


但学霸学习考试厉害,不代表能把握市场,管好公司。


于是为了心中生根多年的「AI内容创造平台」理想,刘耕在2020年辞去了武汉大学的教职,加入了字节跳动,先后担任了瓜瓜龙语文教研负责人和抖音集团CSR培训总监,把产品设计、市场调研、创作者孵化全链路走了一遍。


然后,在大厂人普遍焦虑的35岁,他,裸辞了,还是放弃百万期权那种裸辞,出来创业做ELSER.AI。


字节的经历给了刘耕对于市场的敏锐嗅觉和设计产品的能力,他说:


大家都在寻找下一个Tiktok级的平台机会,但我认为:


· 第一步是帮助创作者低成本/高效产出有更高「审美价值」的内容;


· 第二步是借助这些内容形成有差异化审美体验的社区,吸引更多消费者进入,这样才能形成一个飞轮。


我们更聚焦漫剧,也是因为动漫短剧是Z世代高度喜欢的一种内容形态,它才刚刚起步,表达的可能性远远未被穷尽。


几乎任何题材(从科幻到历史)、任何视觉风格(从达芬奇到宫崎骏),都可以在漫剧中实现新的审美表达。


我21年在字节做短剧平台产品策划时,正是因为看到了短剧这种形态的「审美」冲击。美学,给予了我对于内容本质的判断能力。


相比CEO哲学美学式高屋建瓴的非典型,ELSER.AI的CTO张国栋则是一种落地生根式的非典型。


他没有打游戏、写网文的中学时代,而是从山东临沂的农村考进了北京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父母至今仍在务农。


上大学前他没有自己的电脑,也没写过一行代码。然后他就,一边当着学生会主席,一边考上了北大的研究生,拿了阿里的offer,又放弃高薪和期权出来搞Elser了。


这两个相差9岁的师兄弟,就一起埋头捣鼓,搞出了逆天的Elser,并获得了正轩、奇绩、后浪、云沐等机构的投资。


一人干翻一个剧组!北大哲学博士造出AI神器,20万人在排队用

右:CEO刘耕,左:CTO张国栋


他们下一步,还打算进一步降低ELSER.AI的使用门槛,提高视频效果,并根据和最终用户的交互数据,利用算法的优势,敏锐捕捉到新的故事范式、审美趋势,将其拆解分析,给到前端创作者比如创意层面的推荐。


传统的剧作工业链条是很长的,并且成本高昂。一个故事能否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除了故事本身的质量,更多是靠运气。


Elser团队表示,他们的愿望就是在AI时代,利用技术,让每一个有创作热情的人都能不受外部制约地表达。


为了能让Agent更好用,Elser团队还亲自下场,同时制作了12部AI动漫短剧。从剧本到成片,都用自研工具完成。


对内容质量的挑剔要求,驱动着产品快速迭代。


下面这个短剧味儿很正的狼人故事就是Elser自己制作的。PS:这个口型对得很可以啊!


一人干翻一个剧组!北大哲学博士造出AI神器,20万人在排队用


当被问到「这么好用的Agent你们为啥一直藏着不公开宣传」时,他们说:


钱和时间要花在刀刃上,用有限的预算,继续all in研发,把内部的AI短剧工作流,打造成真正可以供C端大规模使用的Agent。


不做则已,要做,就要把这个场景吃透


现在,是他们觉得合适的一个时间节点了,Elser短剧Agent的海外版,当下已开启Waitlist;将于12月1日上线,全线接入了Nano Banana Pro,并邀请Waitlist用户体验。国内版也将在完成大模型备案后上线。


不会有饥饿营销的邀请码。所有在当下按要求登记Waitlist的用户,都将在12月1日后收到他们的首波邀请。而全量开放,也将在快速拉满并发和体验后,向所有用户展现。


点击「阅读原文」(https://www.elser.ai/zh),开启你的创(玩)作(耍)之旅吧!


一人干翻一个剧组!北大哲学博士造出AI神器,20万人在排队用


参考资料:

https://www.elser.ai/zh


文章来自于“新智元”,作者 “好困”。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
AITNT资源拓展
根据文章内容,系统为您匹配了更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1
AI工作流

【开源免费】字节工作流产品扣子两大核心业务:Coze Studio(扣子开发平台)和 Coze Loop(扣子罗盘)全面开源,而且采用的是 Apache 2.0 许可证,支持商用!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coze-dev/coze-studio


【开源免费】n8n是一个可以自定义工作流的AI项目,它提供了200个工作节点来帮助用户实现工作流的编排。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n8n-io/n8n

在线使用:https://n8n.io/(付费


【开源免费】DB-GPT是一个AI原生数据应用开发框架,它提供开发多模型管理(SMMF)、Text2SQL效果优化、RAG框架以及优化、Multi-Agents框架协作、AWEL(智能体工作流编排)等多种技术能力,让围绕数据库构建大模型应用更简单、更方便。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eosphoros-ai/DB-GPT?tab=readme-ov-file



【开源免费】VectorVein是一个不需要任何编程基础,任何人都能用的AI工作流编辑工具。你可以将复杂的工作分解成多个步骤,并通过VectorVein固定并让AI依次完成。VectorVein是字节coze的平替产品。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AndersonBY/vector-vein?tab=readme-ov-file

在线使用:https://vectorvein.ai/付费

2
智能体

【开源免费】AutoGPT是一个允许用户创建和运行智能体的(AI Agents)项目。用户创建的智能体能够自动执行各种任务,从而让AI有步骤的去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Significant-Gravitas/AutoGPT


【开源免费】MetaGPT是一个“软件开发公司”的智能体项目,只需要输入一句话的老板需求,MetaGPT即可输出用户故事 / 竞品分析 / 需求 / 数据结构 / APIs / 文件等软件开发的相关内容。MetaGPT内置了各种AI角色,包括产品经理 / 架构师 / 项目经理 / 工程师,MetaGPT提供了一个精心调配的软件公司研发全过程的SOP。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geekan/MetaGPT/blob/main/docs/README_CN.md

3
prompt

【开源免费】LangGPT 是一个通过结构化和模板化的方法,编写高质量的AI提示词的开源项目。它可以让任何非专业的用户轻松创建高水平的提示词,进而高质量的帮助用户通过AI解决问题。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langgptai/LangGPT/blob/main/README_zh.md

在线使用:https://kimi.moonshot.cn/kimiplus/conpg00t7lagbbsfqkq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