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00字盘点AI硬件应用,谁先迎来“iPhone时刻”?
7000字盘点AI硬件应用,谁先迎来“iPhone时刻”?2024年,是AI硬件落地的“大年”。
2024年,是AI硬件落地的“大年”。
2025年1月17日,国家超级计算机成都中心迎来了一场科技盛宴——全球首个亿级参数量地震波大模型“谛听”正式发布。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不仅标志着我国在地震学研究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更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引发了全球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AI与新材料的跨界融合正迎来黄金机遇期!北京市发布重磅行动计划,全面布局"人工智能+新材料"创新发展,力争打造国际领先的创新高地,引领材料科技变革新浪潮。
用AI代理技术革新医疗行业。据联合国数据,全球65岁及以上人口将从2020年的7.27亿增至2030年的10亿,占总人口比例从9.3%升至12%。这一人口结构变化使医疗需求大增,也加剧了医疗行业人力资源短缺。预计到2025年,美国注册护士短缺或达45万人,国内全科医生空缺预计达100万。
2024又是AI精彩纷呈的一年。LLM不再是AI舞台上唯一的主角。随着预训练技术遭遇瓶颈,GPT-5迟迟未能问世,从业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寻找突破。以o1为标志,大模型正式迈入“Post-Training”时代;开源发展迅猛,Llama 3.1首次击败闭源模型;中国本土大模型DeepSeek V3,在GPT-4o发布仅7个月后,用 1/10算力实现了几乎同等水平。
10 个月前,闫俊杰也接受过《晚点》访谈,那时他提了 16 次字节、47 次 OpenAI,8 次 Anthropic。这次再聊,他主动提字节少了,提 Anthropic 多了。这与行业风向形成微妙的反差。
昨天,我们报道了一个行业猜想,说是 OpenAI 和 Anthropic 等前沿大模型公司可能已经训练出了下一代大模型,但由于它们的使用成本过高,所以短时间内根本不会被放出来。
随着当前大语言模型的广泛应用和推理时扩展的新范式的崛起,如何实现高效的大规模推理成为了一个巨大挑战。特别是在语言模型的推理阶段,传统注意力机制中的键值缓存(KV Cache)会随着批处理大小和序列长度线性增长,俨然成为制约大语言模型规模化应用和推理时扩展的「内存杀手」。
45 天,3D 生成产品 Rodin 达成了 100 万美元 ARR。这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作为对比,GenAI 领域最成功的初创公司之一 HeyGen 达到这个数字花了 7 个月。
在全球人工智能浪潮席卷之时,东南亚正以其6.7亿人口、多元文化和开放政策,迅速崛起为创新高地。这里不仅市场潜力巨大、人才充沛,还吸引了全球科技巨头纷纷布局。对中国AI企业而言,国内竞争加剧之下,东南亚无疑是值得抢占的蓝海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