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包与Manus,都不会是 AI 消费级应用的最终形态
豆包与Manus,都不会是 AI 消费级应用的最终形态该是产品经理发力的时候
该是产品经理发力的时候
一句话提示,Claude自动化打开Blender将2D图片转为3D建模。背后关键还是最近大火的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复刻Manus的重要诀窍。将这套协议和Blender打通,即可获得如上效果。该开源项目BlenderMCP,上线短短3天,GitHub标星已达3.8k。
开年以来,DeepSeek的梁文锋、Manus的肖弘,成为中国AI圈冉冉升起的新星。培养他们的母校浙江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也一并沾光。
去年获得最多精神养分的创业故事,来自 Dify 创始人张路宇。
Manus 爆火出圈,引发 Agent 热潮!从自行理解任务、拆解步骤到选择工具并执行,这需要 Agent 具备强大的复杂工作流编排和任务处理能力,而工作流也是智能体的核心技术之一。
就在刚刚,OpenAI 发布了一系列专为构建 AI Agents 设计的新工具和 API,帮助开发者更容易创建能自动完成任务的 AI Agents(智能体)。
在DeepSeek与Manus火热前,国内AI几乎经历了凛冽的2024。
最近,Manus 发布并迅速火遍了中文互联网。在深度使用了 Manus 以后,我觉得这个产品确实充满了启发。它抓住了 Agentic AI 产品竞争中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也就是复利效应。
下面这个,不是 Manus,是 OpenAI 新货:凌晨 1 点的时候,OpenAI 发布了全套 Agent 开发套件,让手搓 Manus 触手可及。套件包含 4 个主要内容Responses API:本次发布会的核心,可视作 Chat API 的上位升级
2025年3月11日,AI智能体领域迎来惊天反转:Manus团队宣布与阿里通义千问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基于国产开源模型重构Manus全部功能。这一决策直接回应了3月5日产品发布后遭遇的“破解危机”——因过度依赖Claude Sonnet模型,Manus被质疑为“工具集成商”,甚至开源社区迅速推出复刻版OpenMan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