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考到行动:大模型自主工具调用能力的深度实现
从思考到行动:大模型自主工具调用能力的深度实现GPT - 4o、Deepseek - R1 等高级模型已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深度思考」能力:理解上下文关联、拆解多步骤问题、甚至通过思维链(Chain - of - Thought)进行自我验证、自我反思等推理过程。
GPT - 4o、Deepseek - R1 等高级模型已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深度思考」能力:理解上下文关联、拆解多步骤问题、甚至通过思维链(Chain - of - Thought)进行自我验证、自我反思等推理过程。
近年来,大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在数学、编程等复杂任务上取得突破,OpenAI-o1、DeepSeek-R1 等推理大模型(Reasoning Large Language Models,RLLMs)表现尤为亮眼。但它们为何如此强大呢?
港中文和清华团队推出Video-R1模型,首次将强化学习的R1范式应用于视频推理领域。通过升级的T-GRPO算法和混合图像视频数据集,Video-R1在视频空间推理测试中超越了GPT-4o,展现了强大的推理能力,并且全部代码和数据集均已开源。
密集模型的推理能力也能和DeepSeek-R1掰手腕了?
随着 OpenAI o1 和 DeepSeek R1 的爆火,大语言模型(LLM)的推理能力增强和测试时扩展(TTS)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在复杂推理问题中,如何精准评估模型每一步回答的质量,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传统的过程奖励模型(PRM)虽能验证推理步骤,但受限于标量评分机制,难以捕捉深层逻辑错误,且其判别式建模方式限制了测试时的拓展能力。
研究发现,推理模型(如DeepSeek-R1、o1)遇到「缺失前提」(MiP)的问题时,这些模型往往表现失常:回答长度激增、计算资源浪费。本文基于马里兰大学和利哈伊大学的最新研究,深入剖析推理模型在MiP问题上的「过度思考」现象,揭示其背后的行为模式,带你一窥当前AI推理能力的真实边界。
近年来,随着大型语言模型(LLMs)的快速发展,多模态理解领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像 OpenAI、InternVL 和 Qwen-VL 系列这样的最先进的视觉-语言模型(VLMs),在处理复杂的视觉-文本任务时展现了卓越的能力。
AIMO2最终结果出炉了!英伟达团队NemoSkills拔得头筹,凭借14B小模型破解了34道奥数题,完胜DeepSeek R1。
千亿参数内最强推理大模型,刚刚易主了。32B——DeepSeek-R1的1/20参数量;免费商用;且全面开源——模型权重、训练数据集和完整训练代码,都开源了。这就是刚刚亮相的Skywork-OR1 (Open Reasoner 1)系列模型——
Qwen 3还未发布,但已发布的Qwen系列含金量还在上升。2个月前,李飞飞团队基于Qwen2.5-32B-Instruct 模型,以不到50美元的成本训练出新模型 S1-32B,取得了与 OpenAI 的 o1 和 DeepSeek 的 R1 等尖端推理模型数学及编码能力相当的效果。如今,他们的视线再次投向了这个国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