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LLM到AI Agent,从Workflow到Agentic Workflow,25篇论文全面了解智能体工作流
从LLM到AI Agent,从Workflow到Agentic Workflow,25篇论文全面了解智能体工作流著名AI学者、斯坦福大学教授吴恩达提出了AI Agent的四种设计方式后,Agentic Workflow(智能体工作流)立即火爆全球,多个行业都在实践智能体工作流的应用,并推动了新的Agentic AI探索热潮。
著名AI学者、斯坦福大学教授吴恩达提出了AI Agent的四种设计方式后,Agentic Workflow(智能体工作流)立即火爆全球,多个行业都在实践智能体工作流的应用,并推动了新的Agentic AI探索热潮。
大型语言模型(LLMs)在解决问题方面的非凡能力日益显现。最近,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这些模型在多项数学推理的基准测试中获得了惊人的成绩。以 GPT-4 为例,在高难度小学应用题测试集 GSM8K [1] 中表现优异,准确率高达 90% 以上。同时,许多开源模型也展现出了不俗的实力,准确率超过 80%。
还记得去年 AI 大牛 Andrej Karpathy 大力宣传的「AutoGPT」项目吗?它是一个由 GPT-4 驱动的实验性开源应用程序,可以自主实现用户设定的任何目标,展现出了自主 AI 的发展趋势。
教育归根到底依旧是一门重服务的慢生意
AI是第三次计算革命,而中国是最佳的孵化地。
这一期我们介绍的产品来自三个明星公司,分别是火热的 AI 视频生成/ AI 虚拟陪伴/ AI 搜索,然后内容会稍微更加深度一点点
卷大模型应用落地,浏览器插件已成下一个“新战场”。
近2年高歌猛进之后,AI可能会迎来自己的一个小低潮。
「与 99% 的财富 100 强企业」合作的可视化协作平台 Miro 曾在疫情期间快速实现 10 倍用户增长。
在瞬息万变的金融市场中,大模型(LLM)作为一种前沿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革着投资和金融行业。凭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智能分析功能,LLM不仅能够帮助投资者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还能预见市场趋势,降低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