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模型混战这一年: 进化之赛、效率之争、落地之战
大模型混战这一年: 进化之赛、效率之争、落地之战与两年前“百模大战”为技术争夺的景象不同,玩家们有两个速度之争:一是技术迭代和产品更新的速度,二是商业化赚钱和应用落地的速度。
与两年前“百模大战”为技术争夺的景象不同,玩家们有两个速度之争:一是技术迭代和产品更新的速度,二是商业化赚钱和应用落地的速度。
生成式人工智能一日千里。 生成式人工智能重塑千行百业。全球各级各类学校和林林种种的机构一样,都在积极地探索、应用、整合、融合和创新生成式人工智能。
这个 17 岁的年轻人如何悄悄开发出一款月收入 112 万美元的 AI 应用
今年有机会上下半年都花了不少时间待在湾区和日本东京,近距离观察两个对于SaaS与软件最肥沃的土壤是如何从犹豫、了解到拥抱AI。有人认为今年是AI落地的元年,有人已经认为不及预期,更多人愿意把答案交给时间,我是后者。但正是在混沌中才有机会可寻,才能激发创新。
今天凌晨,云计算巨头亚马逊云科技的 re:Invent 与大号创业公司 OpenAI 的发布「撞了车」。后者公布了一系列生成式 AI 应用,价格更贵、性能更强大,而前者则致力于简化生产力矛盾,降低价格。
全国首个零售金融领域大模型天镜,揭晓了过去460多天的成绩单。 目前已实现智能营销交互、数据决策支持、防伪安全等八大应用场景。1.0版本人机交互模型完成100亿交易额,全面服务超2亿用户。
随着“AI妖股”Applovin股价暴涨790%,市值超过1000亿美金,国内大厂正加速发力生成式 AI 营销广告领域。
OPPO 与 Google Cloud 在 AI 技术上深入合作,在旗下的海外手机上实现 AI 功能,这些 AI 功能为 OPPO 手机带来了更好的使用体验,为用户的日常生活和使用提供了便利和乐趣,在办公场景下也可以帮助用户大大提高工作效率,AI 手机给 OPPO 带来独特的竞争优势。OPPO AI 手机也是首批应用 Gemini 家族模型的产品。
CNNIC最新发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发展报告(2024)》报告则显示,智能体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主流形态之一,截至今年6月,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品的用户规模达2.3亿人,占整体人口的16.4%。 这意味着,几乎每六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人正在使用AI产品。AI产品都在向智能体过渡的趋势下,半年后的现在,使用AI智能体的用户可能更多。
2024即将进入尾声,今年的大模型战场与以往有什么不同? 模型更大、模态更多,但更重要的,是基础模型不再是投资者竞相争抢的香饽饽,百模大战的战场,已经转移到了应用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