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6人7天真人秀!南洋理工等发布第一视角AI生活管家数据EgoLife
首次,6人7天真人秀!南洋理工等发布第一视角AI生活管家数据EgoLife通过收集六名志愿者一周的多模态生活数据,研究人员构建了300小时的第一视角数据集EgoLife,旨在开发一款基于智能眼镜的AI生活助手。项目提出了EgoButler系统,包含EgoGPT和EgoRAG两个模块,分别用于视频理解与长时记忆问答,助力AI深入理解日常生活并提供个性化帮助。
通过收集六名志愿者一周的多模态生活数据,研究人员构建了300小时的第一视角数据集EgoLife,旨在开发一款基于智能眼镜的AI生活助手。项目提出了EgoButler系统,包含EgoGPT和EgoRAG两个模块,分别用于视频理解与长时记忆问答,助力AI深入理解日常生活并提供个性化帮助。
现在各种框架满天飞,你是否想过这个问题,一个真正优秀的框架究竟需要多少代码?研究者Zach给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答案:仅需100行。这个名为PocketFlow的框架不仅体积小到令人难以置信(仅56KB),还能用来构建一个完整的Cursor编码助手。这个发现不仅挑战了我们对框架复杂性的认知,更揭示了一个重要的设计哲学:真正的创新往往来自于化繁为简。
3 月 18 日上午,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部门(Seed)召开全员会,由负责模型应用相关工作的朱文佳,与新近加入的负责 AI 基础研究探索工作的吴永辉共同主持。两人谈到了未来的目标,明确 Seed 部门的最重要目标是探索智能上限;同时强调进一步加强组织文化,提高技术开放程度,并考虑推进开源。
在一轮轮 AI 基础建设起来之后,目前率先卷起来的应用场景,是「深度研究」。
近年来,代码评测集数量激增,但质量参差不齐。为规范其开发,香港科技大学联合多所高校研究了过去十年的274个代码评测集,发现诸多问题,如数据重复、测试用例错误、隐私信息未删除等。基于此,他们推出了《代码评测集发展指南55项》(How2Bench),涵盖设计、构建、评测、分析、发布五大阶段,旨在提升代码评测集的质量与可靠性。
OpenAI 又有重量级员工出走!这次是后训练负责人、研究副总裁 William Fedus。今天凌晨,Fedus 在 X 上发表了一则公开离职信,讲述了他离职的原因以及今后的去向。
长文本任务是当下大模型研究的重点之一。在实际场景和应用中,普遍存在大量长序列(文本、语音、视频等),有些甚至长达百万级 tokens。
最近的研究强调了扩散模型与表征学习之间的相互作用。扩散模型的中间表征可用于下游视觉任务,同时视觉模型表征能够提升扩散模型的收敛速度和生成质量。然而,由于输入不匹配和 VAE 潜在空间的使用,将视觉模型的预训练权重迁移到扩散模型中仍然具有挑战性。
AI搜索工具正席卷美国,近四分之一的人已抛弃传统搜索引擎。然而,最新研究揭露,这些工具在引用新闻时错误率高达60%,令人大跌眼镜。
自由与好奇心是学术研究最宝贵的特质,正是对未知的执着探索,才能孕育改变世界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