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时,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和市长龚正陪同下,来到位于徐汇区的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调研。
在听取上海市人工智能战略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印奇汇报时,总书记很关心人工智能技术能否应用并改善老百姓的生活。为此,印奇用手机演示了一个老人在家问药的民生场景。
他向大模型应用提问:“今天我的胃有点不舒服,应该推荐我吃哪个药呢?”大模型很快给出一个体系化的推荐,同时还提醒,如需要的话还应该尽早去医院就医。随后,印奇还展示了多模态大模型的图像理解技术,任选了一盒药,拍照发给大模型后,系统能非常精准地识别出这款药品。
“总书记还关心这款多模态模型是否涉及语音对话,是否支持不同的方言。我说,支持方言是没有问题的。”印奇表示,在汇报时,自己感受到总书记不光关心技术发展,还关心技术能不能为每一个老百姓创造好的生活。
晶泰科技是4月29日在模速空间向总书记作重点汇报的四家企业之一。晶泰科技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马健向总书记介绍的,是晶泰科技的智能自主实验平台及其产业应用。
当下的医药研发创新,需要借助大量实验来发现原理、验证猜想,实验次数多,验证周期长,复现难度大。晶泰科技自主研发的智能自主实验平台,实现了由人工智能调度系统控制、机器人实验工站集群执行操作、垂直领域行业大模型指挥推进。这是一种以数据驱动的医药研发新范式。
总书记详细问询了晶泰智能自主实验平台提高人效比、提高数据收集能力的具体情况,关心公司和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并关注应用落地的场景。
这些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生动诠释着上海在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活力与实践智慧,作为中国AI医疗发展的前沿阵地,上海正通过系统性布局与全链条创新,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AI医疗,上海发力
去年11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上海市发展医学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强调将上海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医学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应用示范和产业发展高地。
方案围绕人工智能与医学创新深度融合,从创新策源、支撑平台、应用场景、产业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了18条举措。
《方案》提出,要在人工智能与临床医疗、中医药、公共卫生、医疗管理、医保监管、药械研发等深度融合方面,打造全领域应用场景。
12月,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提到,打造智能终端、科学智能、在线新经济、自动驾驶、具身智能等关键领域生产力工具,聚焦金融、制造、教育、医疗、文旅、城市治理等重点行业加速应用赋能,包括:
人工智能+科学智能。鼓励本市高校、青年科学家队伍利用人工智能方法在优势学科领域开展交叉研究,加速基础科研成果涌现。支持重点科研机构聚焦生命科学、物质研究、工程技术、大气分析等领域,布局开发科学智能平台工具链和相关科学数据集。推动创新企业联合科研机构打造科学智能行业应用示范基地,加快在生物医疗、集成电路、新材料等重点产业方向实现成果转化。
人工智能+医疗。推动医疗健康行业人工智能应用基地建设,打造医疗人工智能研发应用一体化平台。加快医疗大模型在辅助诊断、病理学分析等方面的广泛应用,提升诊断识别精准度。持续拓展大模型在健康咨询、医疗问答、病历智能生成及内涵质控中的应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加快探索大模型在流行病大数据分析和预测方面的应用,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能力。
今年1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发布“人工智能+医疗”系列成果,包括卫生健康行业语料库、“浦医智捷”医疗大模型及首批大模型医疗示范应用项目等。
作为国内首个同类型机构,上海市医疗大模型应用检测验证中心由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牵头打造,华山医院、中山医院、瑞金医院等12所医疗机构成为中心首批验证单位。
同时,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与13家医疗机构共同组建上海市医疗大模型协同创新与应用联盟,协力开展医疗大模型研发应用创新,探索医疗人工智能的崭新落地形式。
迈向全球最大AI孵化器,医疗开花结果
2023年9月,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于徐汇滨江揭牌,是全国首个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载体。
模速空间旨在打造涵盖“开放数据、测试评估、算力调度、融资服务、综合服务”等在内的五大公共服务平台,规划总建设面积10万平方米。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发展,截至去年年底,上海“模速空间”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已吸引255家大模型企业,覆盖从算力芯片、基础模型到工业、医疗、金融等各个垂直领域的完整产业链条。
据不完全统计,医疗领域入驻模速空间的企业有:
途深智合:公司致力于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推动合成生物和教育的发展,在合成生物行业,途深智合自主研发的TourSynbio™大模型结合了蛋白质语言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并与下游业务模块融合,打通了蛋白质设计流程,实现了全方位的Protein Design AII in One。在科研教育领域,途深智合研发的Turbo科研大模型,显著提升了文献阅读和学术写作的效率,成为推动科学探索的有力工具。
影苗科技:影禾医脉旗下全资子公司,研发基于医学影像,服务医学影像及医疗诊断全流程的多模态大模型,提供从就诊到预后、与医院信息系统深度结合的全流程智能服务产品。
零唯一思:致力于情感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实践,让机器更温馨地服务于人类。近期。为抑郁症患者提供基于多模态情感脑机接口技术的抑郁状态客观评估系统与数字疗法。公司开发的脑电大模型LaBraM入选“2025十大脑机接口创新成果”。
虎博科技:国内十大通用大模型企业之一,并在医疗、新能源汽车、金融等行业开发了垂域模型。其中公司在医疗大模型领域首创了Clinical Token技术、中文标准医疗术语体系(MedCT),目前虎博医疗大模型已经被应用在国内三甲医院,虎博中医大模型也在海外成功落地。
源生智医:依托国内头部大模型,并通过专业医疗健康语料调优开发训练的医疗健康垂直领域模型,为家庭健康决策人,提供可靠,便捷的“医疗健康报告”在线智能易懂化解读及分析服务的产品,包括慢病管理、家庭健康档案整理分析,医疗保健科普。
这些成就,离不开模速空间所营造的“全生态”式创新环境:
在建设成为“全球最大的人工智能孵化器”的目标下,模速空间正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生动缩影。
正如模速空间运营负责人所言,“我们不仅要孵化企业,更要孵化时代。”
文章来自微信公众号 “ 智药局 “,作者 子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