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到一个科技圈的瓜,主角是 77 岁的 AI 教父 Geoffrey Hinton,诺贝尔奖图灵奖得主。
他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里随口提了个事儿,说他被前女友甩了,而分手理由是 ChatGPT 写的。
我人傻了,这是什么神仙操作?!
事情是这样的,老爷子的前女友想分手,于是让 AI 写了篇《论 Hinton 为什么是个渣男》的小作文,直接把对他的不满输入 ChatGPT,让 AI 分析了一遍他的行为,然后把生成的内容发给了他。AI 甚至在里面说他是个「卑鄙小人」(rat)。
一个研究了一辈子人工智能的科学家,被自己爱的人用 AI 告诉他为什么不配被爱。这种感觉应该挺复杂的吧。
老爷子的反应倒是很淡定:「我不觉得自己那么糟糕,所以没太受影响。而且我已经遇到了更喜欢的人。」
说起来 Hinton 这位大神的人生,虽然在科研路上高歌猛进,但感情路上确实经历了不少波折。
早年他跟第一任妻子 Joanne 在攻读博士后期间相识并结婚,婚后育有子女。后来两人和平分手,但也一直还保持友好关系。
后来和分子生物学家 Ros 结婚,1987 年两人一起从美国搬到加拿大,因为不满里根政府的政策,而且当时 AI 研究主要由军方资助,他们不想参与。两人在多伦多安家,还从拉丁美洲收养了两个孩子——儿子托马斯和女儿艾玛,托马斯患有 ADHD 需要特别照顾。
本来是个温馨的学者家庭,结果 1994 年,Ros 突然因卵巢癌去世。Hinton 一夜之间从科学家变成单亲父亲,一个人带两个年幼的孩子。
他后来说,那段时间只能「用数学和数字来逃避情感痛苦」,但又不得不处理各种现实问题,比如「担心超市里的人怎么看我这个父亲」。
好不容易熬过了最艰难的岁月,1997 年他遇到英国艺术史学家 Jackie Ford 并再婚,8 岁的托马斯和 6 岁的艾玛还当了小花童。Hinton 说和 Jackie 在一起的几十年是他「最幸福的时光」,两人经常一起去加拿大乔治亚湾的小岛探险。
但命运又开了个残酷的玩笑。Jackie 几年前被诊断出胰腺癌,2023 年 4 月去世,享年 59 岁。这是 Hinton 失去的第二任妻子,都是因为癌症。
Jackie 去世后,Hinton 又开始了新的感情生活。先是和退休社会学家 Rosemary Gartner 交往了一段时间,Rosemary 评价他是「总是需要伴侣的人」,是个「浪漫的理性主义者」。
然后应该就是最近这次被人用 ChatGPT「分手」的经历。
说实话,一个经历过两次丧偶、在情感世界里见过大风大浪的人,面对 AI 代写的分手信,反应这么平静也不奇怪。毕竟人生的真正痛苦他都经历过了,相比之下这种事情确实算不了什么。
不过 Hinton 这次的遭遇在今天也已经不算奇葩。让 AI 代替自己表达情感这事儿,其实已经挺普遍了。
前段时间 Reddit 上有个网友分享,她收到妈妈发来的支持短信,希望她能扛过离婚这一关。
但她越看越觉得不对劲——措辞太完美,语气太标准,一看就是 AI 生成的。有意思的是,评论区里大家的反应很温和,大部分人都说「理解」、「出发点是好的」,而不是批评这种做法不够有「人味」。
还有更离谱的案例。有人收到男朋友的道歉短信,结果开头的 AI 提示词都没删干净,直接复制粘贴发过来了。另一个网友更绝,跟男朋友吵架后,对方直接发来一条:「ChatGPT 建议我们分手。」
这些案例让我发现,当 AI 开始参与我们最私密的情感交流时,人们的反应其实挺复杂的。有人觉得「心意到了就行」,有人觉得「这也太敷衍了吧」,还有人纠结「到底该不该介意」。
其实大家纠结的不是 AI 写得好不好,这有点像收到群发祝福短信的感觉。理性上知道对方是有心意的,但情感上总觉得少了点什么。你说生气吧,人家确实记着你;你说感动吧,又觉得不够走心。
就像 APPSO 在之前文章中提到的,无论你是否愿意,都不得不开始接受一个事实:表达感情的主体已经改变了。技术并没有偷走我们的情感,但它确实改变了我们表达情感的方式,也在潜移默化地重塑我们对「人味」、「真诚」这些词的定义。
也许我们不是非要每句话都出自亲笔,而是希望,当我读到这句话时,能安心地相信,那确实是你想说的。
Hinton 一边警告世界「AI 有风险」,一边在生活中被人用 AI 告知分手,但他的态度很实用主义:既然已经发生了,那就继续向前看。
这种心态,可能也是他能在学术和人生的各种挫折中坚持下来的原因吧。
现在看来,AI 参与人类生活的方式,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细致入微。下次有人跟你分手,记得问一句:「这是你自己想的,还是 AI 帮你写的」
当然,你或许也可以让 AI 帮你先找个伴侣。
附上参考资料:
https://www.ft.com/content/31feb335-4945-475e-baaa-3b880d9cf8ce
文章来自于“APPSO”,作者“APP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