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我的 AI 独立开发技术栈(2025 终极版)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
# 热门搜索 #
分享我的 AI 独立开发技术栈(2025 终极版)
7819点击    2025-11-19 16:41

周末和几个老同学聚了聚。大家都在互联网行业,聊着聊着话题自然绕到 AI。


今年,亚马逊、微软、英特尔这些现金流很好的公司都在裁员,甚至有媒体说,硅谷因为 AI 导致 10 万人失业。


这些事确实让人焦虑。


有做企业的朋友说,最近公司涉及到招聘的讨论时,他们都会盘算下,到底是招新人还是用 AI。这些真的都不是客套话。


职业的逻辑变了


如果扫一下我们耳熟能详的这些科技公司,会很容易得出结论:他们不会再像之前那样大规模招人了。


国内的互联网公司,除了腾讯今年加了 7000 人外,其他公司基本都已经停止扩张,甚至小幅缩人。


这事不免得让一群中年人焦虑。因为无论是大厂还是国企,大家都会发现并不稳定。


大厂太卷太累,国企挣的少,人没什么成长。创业公司呢,永远面临激烈的市场环境。


我说我已经习惯这种状态。用我同学的话说,创业得抗造,要不然早就崩溃了。所以,心态上,我倒是没多么悲观。


而且,AI 这事,不同的视角看结论也不一样。就像 Cursor 首席设计师 Ryo Lu 刚发的 X 帖子那样:


分享我的 AI 独立开发技术栈(2025 终极版)


AI 肯定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面对越来越好的 AI 工具,我觉得人们创造的门槛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低。


就拿写程序来说。以前一个后端工程师想独立做个自己的产品,门槛其实挺高的。


光会写后端不够,他还得懂设计、懂前端、懂运营,哪一块缺了都会卡住。想从零到一把一个产品做出来,简直太难了。需要一个人综合能力特强。


但现在,借助 AI 工具,我们完全可以一个人搞定。


那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只要有想法,我们其实完全可以自己动手把它做出来,不再像过去那样非得找人配合才能落地。


在公司打工的逻辑是,我们拿自己的专业技能和时间换薪水;老板则是把每个人的技能拼在一起,组合成产品或服务,从市场上赚钱。


但在 AI 时代,这套分工开始松动了。我们可以脱离这种只卖时间的模式。意识到这一点,我认为非常重要。


分享我的 AI 独立开发技术栈(2025 终极版)


我的 Coding 工具选择


在公司工作久了,我们已经陷入到一套固定的思维框架当中,总觉得工作就是找份工作。拿程序员来说,现在正是做独立开发的最好时机。


一方面,AI 的浪潮本身就是一次洗牌。很多过去行得通的做法,在新的时代都开始失效了。


我认识一个用户,最近他正在做一款 AI 壁纸应用。要是放在两年前,这个赛道早就是红海,用户没什么动力再去下载新的 App,因为旧的壁纸软件已经够用了。


但现在不一样。有了 AI,他能让用户生成属于自己的定制壁纸。这就是新机会,而且这种细分方向,大公司往往看不上,反倒成了独立开发者最好的切入口。


另一方面,就像我前面说的,AI 编程工具已经跨过了临界点,足够支撑我们去创造。


Anthropic 的创始人曾提到一个细节:两年前,模型几乎不会写代码,只有大约 5% 的 PR 能生成正确。到现在,这个数字已经提升到了 77%。


这就是巨变。AI 不再只是辅助,而是开始真正参与到创造里。很多过去需要团队才能完成的事,现在一个人就能跑通。


所以今天我写一篇自己的最佳实践,分享下 AI Coding 领域性价比最高的工具和模型。


模型的话,我目前用的是 GLM-4.6 的包月套餐,一个月 20 块。GLM-4.6 这个模型不用多解释,今年下半年在开发者圈子的口碑非常好。


不只是国内,国外也是。像 Windsurf 这样的 AI IDE,他们自研的模型都是在 GLM 基础上微调的。


还有前段时间我看到知名的 AI 芯片推理创业公司 Cerebras 宣布他们也在使用 GLM-4.6。


我买的是 GLM Coding Lite 套餐,一个月 20 块钱,对大多数用户都够用了。Claude 4.5 虽然是目前全球最强的 Coding 模型,但价格太高,性价比一般。


就我们团队 Coding 的经验来看,GLM-4.6 其实能够达到 Claude 八九成的功力。绝对够用了。而且速度比 Claude 快很多。


分享我的 AI 独立开发技术栈(2025 终极版)


GLM-4.6 是模型,而在模型之上,我们还需要选择具体的编程 IDE。


我个人更喜欢 Claude Code,这是一款命令行工具,在 Mac 上打开 Terminal 就能直接用,非常干净、直接。它的优势在于底层采用了多 Agent 框架,能最大化地发挥模型的能力。


如果不太习惯命令行,也可以在 VSCode 里安装 Claude Code 的插件;或者,直接使用 Trae、Cursor 这类 AI 原生 IDE,体验也不错。


使用 Claude Code 的话,需要简单配置一下。下面这是具体文档:


https://docs.bigmodel.cn/cn/coding-plan/tool/claude#claude-code


流程非常简单,现在智谱的开放平台拿到 API Key,紧接着,再修改下 ~/.claude/settings.json 文件就好。


{

  "env": {

    "ANTHROPIC_AUTH_TOKEN": "YOUR_API_KEY",

    "ANTHROPIC_BASE_URL": "https://open.bigmodel.cn/api/anthropic",

    "API_TIMEOUT_MS": "3000000",

    "CLAUDE_CODE_DISABLE_NONESSENTIAL_TRAFFIC": 1,

    "ANTHROPIC_DEFAULT_HAIKU_MODEL": "glm-4.5-air",

    "ANTHROPIC_DEFAULT_SONNET_MODEL": "glm-4.6",

    "ANTHROPIC_DEFAULT_OPUS_MODEL": "glm-4.6"

  }

}


上手实操


我觉得有了 AI 之后,面对自己不熟悉的编程语言,至少不需要那么犯怵了。


比如,我一个在国企的同学告诉我,他们现在还在用古早的 SpringSide 开源项目,没办法,那是公司遗留下来的老系统。公司的同事们已经习惯基于开源项目形成的范式开发业务系统。


他之前写 Go,对 Java 项目不熟悉。


以前如果没有 AI,想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和框架,就得一点点去啃文档、理解框架结构,现在直接让 AI 帮我们读代码、解释逻辑。特别简单。


如下图,我们先让 AI 解释下这个项目是怎么回事。其实这就是一个学习方式。直接拿着代码学习。


分享我的 AI 独立开发技术栈(2025 终极版)

类似的其他语言也是如此。很多人都在提用 AI 来写代码。但我觉得,完全可以用 AI 来学习写代码。


独立开发的技术栈,我推荐:


模型:GLM-4.6


工具:Claude Code


框架:Next.js


数据库:Supabase


CSS 样式库:Tailwind


如果再考虑到设计和运营,那我觉得还有以下产品:


原型:Figma


文档:飞书


Logo:Lovart


文案:ChatGPT


域名:GoDaddy


动画:Rive


方式:Build in public(小红书、X)


这里,我多解释一句,Next.js 是一个基于 React 的全栈框架,可以同时负责前端页面渲染和后端接口逻辑。


以前做一个完整网站,通常要分两部分。


第一,前端(Frontend):负责页面展示、交互,比如用 React、Vue、HTML、CSS。


第二,后端(Backend):负责业务逻辑、数据库、接口,比如用 Node.js、Java、Python 等。


两边需要通过 HTTP 接口通信,前后端开发、部署都要分别处理。


而 Next.js 基于 React,它把前端和后端整合到同一个项目里,而且部署可以直接用 Vercel。


这么理解,使用 Next.js = 前端 + 后端 + 路由 + 部署一体化。


打开 Claude Code,我们可以先从一个简单的提示词开始练手。我让它基于 Next.js 和 Tailwind 做一个网站。


分享我的 AI 独立开发技术栈(2025 终极版)


收到任务后,GLM-4.6 开始工作。啰嗦一句,我希望在 Terminal 里用 Claude Code,主要是因为专注。


Terminal 非常简单,而且会 Linux 命令的话,它简单就是电脑上最快的编程工具。


分享我的 AI 独立开发技术栈(2025 终极版)


等了大概五分钟,项目开发好了:


分享我的 AI 独立开发技术栈(2025 终极版)


大家可以看到,模型已经告诉我怎么运行。如果对 NPM 不熟悉的话,那也完全不用担心。遇到什么问题,我们直接问他就好。


第一次跑出来后,我发现自己前面忘了指定页面的主色调了。而且一开始的提示词说的也比较模糊。这次,我继续细化。


分享我的 AI 独立开发技术栈(2025 终极版)


执行的过程中,我发现模型在做一个彩蛋功能。好奇怪,怎么会有彩蛋呢?检查了下,发现我刚写了错别字。


分享我的 AI 独立开发技术栈(2025 终极版)


Claude Code 可以随时补充信息。我告诉模型,刚才是菜单,而不是彩蛋。


分享我的 AI 独立开发技术栈(2025 终极版)


几分钟后修改完成。这时候,我手贱,忍不住点进去想自己去改代码。改完之后,再点启动,我发现报错了。。。。


分享我的 AI 独立开发技术栈(2025 终极版)


这种情况下,也不至于慌张。继续,用自然语言说下我的问题就行。


分享我的 AI 独立开发技术栈(2025 终极版)


下面是落地页的效果,自我感觉还不错。


分享我的 AI 独立开发技术栈(2025 终极版)


分享我的 AI 独立开发技术栈(2025 终极版)


点击立即创建简历,或者进入控制台,会跳转到下面的页面:


分享我的 AI 独立开发技术栈(2025 终极版)


下面是创建简历的页面效果图:


分享我的 AI 独立开发技术栈(2025 终极版)


上面这些,是我昨天下午花了三个小时搞定的。


我和同事算了下,如果没有 AI,光这些工作,至少得一个熟手花上三天,全程高强度才能完成。所以,这就是 AI 的价值。


我一个对 Next.js 还不算熟悉的人,也能在短时间内把它跑通,做出一个能用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不仅完成了开发,还顺带学了这个新框架。


很多人会反驳说,越到后期 Vibe Coding 的坑越多。我不这么认为,特别是作为工程师而言,我们本身面对的也不是黑盒。


有了 AI,我们可以更快写出代码,而且不懂的问题就问,就查,这不会有错。


反正我们团队现在只要有新的 Coding 的活,第一时间就会想到是不是让 AI 代劳。至少让他来写初稿。


比如,下面我们最近主推的 AI Maker Summit 的网站,主结构就是用 GLM-4.6 完成的。


分享我的 AI 独立开发技术栈(2025 终极版)


写在最后


一篇文章,没办法面面俱到。不然过于冗长。


这篇文章我是在 11 月 16 日写完的。写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篇文章能够给用户带来什么启发吗?我的回答是:


第一,希望大家看到这篇文章之后,能够意识到,除了上班打工,也许这个时代还赋予了我们另外一个通道。


第二,像 GLM-4.6 这样的模型已经足够便宜和好用,足够我们实现好多想法。


我知道,评论区会有很多同学说:独立开发最难的不是代码,而是想法,是商业思维。是这样。


我想表达的是逻辑是:至少,在现在,代码的鸿沟已经被填平。我们完全可以去行动,去试试。


记得之前纳瓦尔说过:If You Want to Learn,Do。非常认同。


又是一年年底,无论你现在处在什么状态里,我觉得接下来的这一个月,依然值得我们去尝试。尝试去把一件事收个尾,也尝试去重新开始一件小事。


也许是把一直搁着的项目补完,也许是重新规划来年的方向。哪怕只是多花一点时间去学习、去记录、去思考,都算是给这一年一个温柔的交代。


文章来自于“AI产品阿颖”,作者 “阿颖”。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
AITNT资源拓展
根据文章内容,系统为您匹配了更有价值的资源信息。内容由AI生成,仅供参考
1
智能体

【开源免费】AutoGPT是一个允许用户创建和运行智能体的(AI Agents)项目。用户创建的智能体能够自动执行各种任务,从而让AI有步骤的去解决实际问题。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Significant-Gravitas/AutoGPT


【开源免费】MetaGPT是一个“软件开发公司”的智能体项目,只需要输入一句话的老板需求,MetaGPT即可输出用户故事 / 竞品分析 / 需求 / 数据结构 / APIs / 文件等软件开发的相关内容。MetaGPT内置了各种AI角色,包括产品经理 / 架构师 / 项目经理 / 工程师,MetaGPT提供了一个精心调配的软件公司研发全过程的SOP。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geekan/MetaGPT/blob/main/docs/README_CN.md

2
微调

【开源免费】XTuner 是一个高效、灵活、全能的轻量化大模型微调工具库。它帮助开发者提供一个简单易用的平台,可以对大语言模型(LLM)和多模态图文模型(VLM)进行预训练和轻量级微调。XTuner 支持多种微调算法,如 QLoRA、LoRA 和全量参数微调。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InternLM/xtuner

3
prompt

【开源免费】LangGPT 是一个通过结构化和模板化的方法,编写高质量的AI提示词的开源项目。它可以让任何非专业的用户轻松创建高水平的提示词,进而高质量的帮助用户通过AI解决问题。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langgptai/LangGPT/blob/main/README_zh.md

在线使用:https://kimi.moonshot.cn/kimiplus/conpg00t7lagbbsfqkq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