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臂一挥,大半个具身机器人圈都来了!智源研究院:别藏了,谁贡献数据多,谁的大脑就更好用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
# 热门搜索 #
振臂一挥,大半个具身机器人圈都来了!智源研究院:别藏了,谁贡献数据多,谁的大脑就更好用
6950点击    2025-11-21 16:58

昨天,具身智能的圈子“炸”了。


不是因为某家公司发布了新产品,而是因为一场“具身武林大会”—— 2025智源具身智能Open Day


现场有多火爆?这么说吧,银河通用、智元、星海图、自变量、原力灵机、加速进化、北京人形、星源智、优必选、因时、软通天擎……这些你叫得上名字的机器人独角兽、本体厂商CEO或联合创始人,几乎全员到齐。


振臂一挥,大半个具身机器人圈都来了!智源研究院:别藏了,谁贡献数据多,谁的大脑就更好用


能把这些平时在市场上“刺刀见红”的竞争对手聚在一张桌子上,甚至让他们愿意把最核心的“数据资产”拿出来共享,背后攒局的人,正是智源研究院


在现场,智源研究院院长王仲远向厂商们抛出了一个极具诱惑力、又无法拒绝的邀请:“谁家数据贡献得多,将来训练出来的具身大脑在谁家的机器人上就会更好用。”这句话一出,台下不少人心领神会。


为什么智源能喊出这句话?为什么大家愿意听他的?


在与王仲远的深度交流中,我们发现,这位“带头大哥”正在下一盘大棋:他不想做机器人的“苹果”,他想做具身智能时代的“安卓”。


Key Takeaways


  • 打破数据孤岛:智源用非营利的中立身份,建立互惠契约,解决厂商不敢共享数据的信任难题。
  • 夯实行业公约数:发布RoboBrain 2.0 Pro及RoboXstudio全流程平台等,通过升级“大脑”和统一开发工具链,进一步降低开发门槛。
  • 生态共建者:智源不造本体只做“最大公约数”,这种“不争利”的态度反而聚拢了全行业。


为什么是智源?因为没有“包袱”


具身智能现在有多火,大家都有体感。但行业里有个痛点,谁都避不开:数据孤岛


做轮式机器人的数据,足式机器人用不了;做机械臂的数据,灵巧手用不了。每家公司都在重复造轮子,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商业公司之间存在天然的竞争壁垒,谁也不服谁。这时候,智源的“身份”优势就出来了。


作为一家非营利性的新型研发机构,智源天生没有商业包袱,不卖机器人,不抢地盘。


在王仲远看来,智源最适合的角色,就是“破壁人”。


“我们是中立的第三方,我们做的是基础设施。”王仲远在访谈中反复强调这一点。这种谦逊的姿态,让他能够振臂一挥,从学术界到产业界,大家纷纷响应。


但他并不是只靠“刷脸”来维持这个局,智源手里有实打实的技术筹码。


振臂一挥,大半个具身机器人圈都来了!智源研究院:别藏了,谁贡献数据多,谁的大脑就更好用


不光“喊口号”,还直接“亮家底”


怎么让厂商心甘情愿把核心数据拿出来?


靠情怀?不行。靠买?买不完。


在开放日现场,智源没有玩虚的,直接甩出了两张王牌,直击行业痛点:


第一张牌,是开源数据。


大家都知道数据缺,但更缺的是“好数据”。智源这次直接开源了百万级的高质量真机具身数据。注意,这些是经过清洗、标注、对齐的“精粮”。


除了数据本身,智源还把铲子和推车都准备好了——发布了全流程开发平台RoboXstudio和数据软件框架CoRobot


从数据采集、标注、管理,到模型训练、仿真评测、部署,智源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流水线”。这意味着,创业公司不需要再重复造轮子,去开发底层的数据工具,可以直接用智源的工具链,把精力集中在打磨产品和落地场景上。


第二张牌,是统一评测


现在的机器人圈有个怪象:“视频没输过,实战没赢过”。各家发Demo视频都酷炫狂拽,一到现场演示就翻车。为什么?因为没有统一的考试标准。


振臂一挥,大半个具身机器人圈都来了!智源研究院:别藏了,谁贡献数据多,谁的大脑就更好用


智源这次直接掏出了一把“尺子”——真机评测(RoboChallenge)


智源联合Hugging Face、原力灵机等10家合作伙伴,成立了RoboChallenge组委会。未来的评测将是可量化、可观测、可追溯的,不管你是哪家的模型,不管你是什么形态的机器人,拉出来遛遛。


做具身智能的“安卓”


在解决了数据和评测这两个“外围”难题后,智源在核心的模型与框架层,也选择了一条搭台子的路径。


现在的机器人行业,像极了智能手机爆发的前夜——硬件形态各异,操作系统五花八门,应用开发极其困难。


王仲远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很多创业公司跟我们说,硬件他们来造,大脑靠我们。这有点像他们造手机,我们提供安卓操作系统。”


为了做这个“安卓”,智源布局了具身大小脑的完整体系:


  • 具身大脑进阶(RoboBrain 2.0 Pro):这是一个通用的、跨本体的大脑升级版。它引入了RoboBrain-Dopamine(多巴胺)模型,让机器人能像人一样通过奖励机制来学习,知道什么做得对、什么做得错;还引入了SpatialTrace来提升空间理解能力。
  • 世界模型(Emu 3.5):这是一个基于海量视频学习的“超强大脑”。智源认为,靠真机采集数据太慢了,机器人应该像人类小孩一样,通过看视频特别是长视频来学习物理世界的规律。Emu 3.5就是这样一个能预测“下一帧世界会发生什么”的基座模型。
  • 系统框架(FlagOS-Robo):这是一个面向具身智能的多芯片训练与推理一体化框架,解决了异构芯片适配难的问题。


“我们希望未来的机器人开发,能像搭积木一样简单。”王仲远描绘了这样一个未来。


具身智能太复杂了,没有一家公司能通吃全产业链。只有把底座做厚,把门槛降低,整个生态才能繁荣。


开放做科研,开源促生态


虽然表现得像一位温和的“服务者”,但你依然能感受到智源在技术上的野心。这种野心不是商业掠夺式的,而是标准制定者式的。


通过汇聚全行业的数据,智源正在训练一个可能是全球最通用的具身大模型。当所有机器人都接入RoboBrain,当所有开发者都习惯了智源的标准接口和基准评测,智源就成为了具身智能时代的“水电煤”。


这才是顶级玩家的打法。


在采访的最后,王仲远看着满屋子的机器人和开发者,笑着说了一句很朴素的话:


“我们就是希望,大家能少走点弯路,把精力花在真正的创新上。”


这就对了。


清洗数据、搭建评测榜单、开发异构芯片框架,这些工作对于单一创业公司来说投入产出比太低,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却是必不可少的铺路石。


在AI这个充满喧嚣和泡沫的时代,我们太需要这样一位愿意“做苦力”、愿意“搭台子”的带头大哥了。


振臂一挥,应者云集。


这不仅是智源的号召力,更是中国具身智能产业走向抱团作战、集体突围的一个信号。

振臂一挥,大半个具身机器人圈都来了!智源研究院:别藏了,谁贡献数据多,谁的大脑就更好用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量子位”,作者 “量子位”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