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泡沫褪去之后:CEO们亲自拥抱大模型
泡沫褪去之后:CEO们亲自拥抱大模型21世纪是否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还是未知,但一定是AI大模型的世纪。 互联网头部企业纷纷发布大模型,产品呈全面开花之势;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公开表示字节跳动无法错过AIGC,挑灯夜读OpenAI的论文,并在卸任CEO两年后在香港成立个人投资基金Cool River Venture
21世纪是否是“生命科学的世纪”还是未知,但一定是AI大模型的世纪。 互联网头部企业纷纷发布大模型,产品呈全面开花之势;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公开表示字节跳动无法错过AIGC,挑灯夜读OpenAI的论文,并在卸任CEO两年后在香港成立个人投资基金Cool River Venture
12月9日~10日,由《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主办的“第二十一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隆重举行。在12月10日举办的闭幕演讲环节,360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做了主题演讲。
要想在AI领域取得成功,保持创业心态与大胆创新同样重要,无论企业规模、经营时间长短,皆是如此。初创企业擅长在整个市场四处寻找机会,并快速应对客户当前的需求。
百模大战后,一众精疲力竭的创业者们逐渐反应过来:中国真正的机会在应用层,AI原生应用才是下一轮最肥沃的土壤。
死在 “ 风口上的猪 ” ,这是 2018 年,人们对 AI 公司的预测。
本文汇总了过去一年,我在社群里分享的,关于AIGC商业化的13个非共识认知——
前几天,英伟达发布了2024财年三季度财报,业绩再度大超预期——三季度营收181.2亿美元,同比增长205.5%;营业利润104.2亿美元,同比增长1633.7%。让人不禁想问一句,英伟达的潜力尽头在哪里?
AI能赚到钱了么?这对于在这个行业里面的人实在是个灵魂拷问。 如果没有过去十年的铺垫,总是这么问,那似乎是有点急功近利,但有十年亏损的这个铺垫在,赚不赚钱就变成了一个技术和商业合二为一的问题:即是技术的试金石也是商业化能力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