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来了,打工人能快乐摸鱼吗?
AI来了,打工人能快乐摸鱼吗?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瞬间:写不完的总结、画不完的PPT、改三遍还会出错的表单……不是太难,就是太烦,做完没成就感,做慢了还影响进度。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瞬间:写不完的总结、画不完的PPT、改三遍还会出错的表单……不是太难,就是太烦,做完没成就感,做慢了还影响进度。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硅谷的每个人都在想着用AI替代招聘官?风投们已经向那些承诺能完全自动化招聘过程的公司砸了数十亿美元,从AI简历筛选器到能独立面试的聊天机器人,再到声称能在无人干预情况下找到完美候选人的算法。
牛津哲学家认为,AI难以取代那些人类存在本身即具有意义且依赖深层社会关系的职业,尤其以牧师(精神信仰传播)、政客(立场制造与协商)和娼妓(权力与亲密互动)为代表。
AI数据标注师职业呈分层现象(体力型、理解型、管理型),虽处行业需求增长期,但面临廉价、技术壁垒低、易被AI替代的困境。从业者普遍缺乏上升通道与核心竞争力,大厂战略转向落地应用进一步压缩基础标注岗位,凸显个人主动转型的重要性。
2025年,美国就业大地震!与同期相比,全美裁员人数,上涨了47%。「政府效率部」掀起裁员潮之后,科技行业迎来「冰火两重天」。
从ANT视角思考文学、AI与人的三组关系,可以通过“拟-对象”克服“AI替代人类”、工具论等人机关系论中隐藏的二元框架,用合成主义方式化解文学与AI关系背后的“两种文化”之争,从行动者-网络角度重思人与文学关系中文学的终结和新生
当AI开始写报告、做播客、生成视频,内容创作者还剩什么优势?
AI尚未大规模替代人类工作,就业市场未现显著冲击,企业投资回报低于预期,进入技术幻灭期。研究指出AI对生产力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关键问题在于能否提升社会整体生产力而非单纯替代人力。未来需构建制度框架,平衡技术发展与社会利益。
AI替代人类的风,正在加速吹向程序员群体。
我们采用了AI暴露度指标构建的方法,随机抽取了2018年1月到2024年5月的125万条招聘大数据进行分析,并最终计算出每个职业的AI大语言模型暴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