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49元试了下Lovart国内版,集结数十个模型的设计Agent能有多强?
花49元试了下Lovart国内版,集结数十个模型的设计Agent能有多强?还记得那个号称「全球首个设计 Agent」的 Lovart 吗?它是继 Manus 后在海外爆火的另一款 Agent 产品,而且学到了 Manus 的「精髓」:有邀请码才能体验。当时国内出现了「一码难求」的盛况。最近,这个 Lovart 出了国内版,名叫星流 Agent,专注于设计和创意内容生成
还记得那个号称「全球首个设计 Agent」的 Lovart 吗?它是继 Manus 后在海外爆火的另一款 Agent 产品,而且学到了 Manus 的「精髓」:有邀请码才能体验。当时国内出现了「一码难求」的盛况。最近,这个 Lovart 出了国内版,名叫星流 Agent,专注于设计和创意内容生成
顶尖高校的论文,竟玩起了AI隐形魔法。外媒重磅揭秘,全球14所名校的17篇论文中,竟偷偷用肉眼不可见的字体,塞进了「只需夸,不许黑」的AI提示,试图忽悠大模型审稿给高分。
今年以来 Coding 领域的最大变量是 AI labs 们的加入,模型大厂纷纷发力,和创业公司共同竞争这一关键场景:两周前,all-in coding 的 Anthropic 更新了 Artifacts 功能,用户可以在聊天界面里直接生成、预览和编辑代码,实现类 vibe coding 的体验;
“我们早在几年前便观察到,机器人伴侣的需求正在持续上升,并判断这个市场正站在指数级增长的临界点。”医疗健康领域资深投资机构Caduceus Capital Partners的高级管理合伙人Dave Vreeland这样说道。
2025年的夏天,AI对各行各业的颠覆作用还在持续——餐饮业也不例外。就在刚刚过去的六月,旗下拥有肯德基、必胜客等头部品牌的餐饮巨头“百胜中国”,发布了首个餐厅营运智能体“Q睿”(Q-Smart Agent)。
这篇文章,我会从几个真实的案例出发,深度拆解一下星流这款产品,以及聊聊:为什么我认为「可控」才是真正的生产力?星流到底如何做到「可控」?以及,「可控性」为什么会是下一阶段 AIGC 的竞争关键?
一个优秀AI产品背后肯定有一个很能打的原始团队。 经过2025前半年的厮杀,我基本有这样的一个判断:目前市面上八成的Agent产品会草草收场或者归于沉寂。 同时Lovart是Liblib母公司全力支持的出海产品,liblib本身也具有社区,设计,技术的基因。
在AI音乐创作工具日益涌现的当下,近期,一款叫作Mozart AI的应用闯进土耳其iOS音乐榜前十,引发了笔者的关注。它以“图生乐”这一模式切入AI音乐赛道,在过去一年的实现了400万下载量,并创造出超过170万美元的年收入(iOS与Google Play合计)。
华人团队做的 OpenArt,在 10 人团队的情况下已经将 ARR 做到了 1600 万美金,其 CEO Coco Mao 陆陆续续分享了不少经验,
Anthropic 让每一位 Claude 用户都成为无代码 App 开发人员。美国当地时间 6 月 26 日,Anthropic 刚刚升级了一项重要工具 Artifacts,让构建交互式 AI 工具变得更加轻松。这项功能对于普通用户来说意义非凡,因为无需任何编程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