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团队凭什么和大公司竞争?这家AI公司找到了答案
小团队凭什么和大公司竞争?这家AI公司找到了答案我最近深入了解了一个叫 Tanka 的产品后,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答案:问题不在于资源多少,而在于协作效率。小团队本应该更灵活、更快速,但现实中却经常被各种工具、流程和沟通问题拖累,反而失去了自己的优势。
我最近深入了解了一个叫 Tanka 的产品后,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答案:问题不在于资源多少,而在于协作效率。小团队本应该更灵活、更快速,但现实中却经常被各种工具、流程和沟通问题拖累,反而失去了自己的优势。
人工智能初创公司Upstage 从包括亚马逊和超威半导体在内的投资者处筹集了 4500 万美元,以加速其下一代模型的开发,并拓展美国和亚太市场。
说到底,还不是因为,当前市面上的大多数 AI 工具其实并没有真正把大家的工作流程打通,那些靠内部各平台、内外上下游、历史资料协同才能解决的问题,大多数 AI 工具都帮不上忙。而这些问题,才是各家老板焦虑的根源。
《智能涌现》独家获悉,钉钉近期成立了一个新业务线——行业专属模型,并作为独立团队存在,向钉钉CTO朱鸿汇报。 这也是钉钉创始人无招回归后,钉钉在AI战略推进中的重要动作。
线下和我们频道的一些朋友聊到了AI生产力应用和办公软件正在发生一些底层变化,发现大家对这个话题和案例挺感兴趣,整理了一部分发出来。
真正的 AI 系统不是一个 Chat 窗口,而是一个智能的工作现场。 工具越多,效率反而越低?一项来自《哈佛商业评论》的调查显示,员工每天平均切换应用程序超过 1200 次,一年下来累计浪费的时间高达 5 个完整工作周,占全年总工作时间的 9%。
不会使用AI的工程师就会落后。一位工程师小哥科尔顿·沃奇,说看到这类观点引发了自己巨大的精神焦虑。幸好他是一个持怀疑态度的人,测试完一堆AI开发工具后,发现也就那么回事。
7月15日,Heron宣布完成了1600万美元的A轮融资,由Insight Partners领投,Y Combinator、BoxGroup和Flex Capital参投。这家专注于自动化文档密集型工作流程的公司,正在重新定义AI在保险、借贷和金融领域的应用方式。
6 亿人用的 WPS,搞了个智能体灵犀,AI 办公直接开挂。
下一代AI软件是Agentic Software。 7月26日开幕的WAIC2025,参展观众人满为患,甚是热闹,相比之下今年AI产品的噱头与出圈,反倒少了很多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