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WL团队万字分享:复现Manus最好的团队,如何看待Agentic AI的落地现状?
OWL团队万字分享:复现Manus最好的团队,如何看待Agentic AI的落地现状?CAMEL-AI 团队在 Manus 上线后 1 天内推出的 OWL 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项目实测成绩达到开源界 GAIA 性能天花板,达到了 58.18%,超越 Huggingface 提出的 Open Deep Research 55.15% 的表现。
CAMEL-AI 团队在 Manus 上线后 1 天内推出的 OWL 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项目实测成绩达到开源界 GAIA 性能天花板,达到了 58.18%,超越 Huggingface 提出的 Open Deep Research 55.15% 的表现。
甚至很多人嘲讽,国外的论坛和自媒体还没动静,只有国内AI自媒体吹,所以一定都是收钱的营销号。那现在,海外热度开始爆了,是不是也都收钱了?
自媒体的反应堪称狂热:“通用Agent终于实现了!”“这是继DeepSeek之后的又一技术革命!”这样夸张的赞誉随处可见。从Benchmark来看,它的表现确实非常亮眼,在GAIA测试中超越了之前的各种Agent以及OpenAI的DeepResearch。
离了个大谱,Manus全网邀请码一票难求?激动人心的是,开源界凌晨来了一场核爆攻击,用3小时代码量开源了平替项目——OpenManus,免费体验不要邀请码!同时发布的还有另一个「Manus同款」OWL,直接干到GAIA基准测试开源最强!
最近AI圈最炸的瓜,毫无疑问是——Manus!一个AI Agent,不仅能刷GAIA Benchmark,还能远程开Ubuntu容器、自动挂载数据、做规划、执行任务,堪称「云端超级打工人」。听起来确实很能打?但我们 CAMEL-AI的🦉OWL项目看完Manus视频,集体摊手:就这?0天复刻走起!
自从 OpenAI 发布展现出前所未有复杂推理能力的 o1 系列模型以来,全球掀起了一场 AI 能力 “复现” 竞赛。近日,上海交通大学 GAIR 研究团队在 o1 模型复现过程中取得新的突破,通过简单的知识蒸馏方法,团队成功使基础模型在数学推理能力上超越 o1-preview。
Sora 的发布让广大研究者及开发者深刻认识到基于 Transformer 架构扩散模型的巨大潜力。作为这一类的代表性工作,DiT 模型抛弃了传统的 U-Net 扩散架构,转而使用直筒型去噪模型。鉴于直筒型 DiT 在隐空间生成任务上效果出众,后续的一些工作如 PixArt、SD3 等等也都不约而同地使用了直筒型架构。
OpenAI o1风格的推理大模型,有行业垂直版了。HK-O1aw,是由香港生成式人工智能研发中心(HKGAI)旗下AI for Reasoning团队(HKAIR) 联合北京大学对齐团队(PKU-Alignment Team)推出的全球首个慢思考范式法律推理大模型。
近日,天桥脑科学研究院和普林斯顿大学等多所研究机构发布了一篇研究论文,详细阐述了长期记忆对 AI 自我进化的重要性,并且他们还提出了自己的实现框架 —— 基于多智能体的 Omne,其在 GAIA 基准上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图灵奖得主Hinton在他的访谈中提及「在未来20年内,AI有50%的概率超越人类的智能水平」,并建议各大科技公司早做准备,而评定大模型(包括多模态大模型)的「智力水平」则是这一准备的必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