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CV 2025|训练太复杂?对图片语义、布局要求太高?图像morphing终于一步到位
ICCV 2025|训练太复杂?对图片语义、布局要求太高?图像morphing终于一步到位本文第一作者操雨康,南洋理工大学MMLab博士后,研究方向是3D/4D重建与生成,人体动作/视频生成,以及图像生成与编辑。
本文第一作者操雨康,南洋理工大学MMLab博士后,研究方向是3D/4D重建与生成,人体动作/视频生成,以及图像生成与编辑。
最近,上海交通大学 ScaleLab 与香港大学 MMLab@HKU 领衔发布 RoboTwin 系列新作 RoboTwin 2.0 以及基于 RoboTwin 仿真平台在 CVPR 上举办的双臂协作竞赛 Technical Report。
思维链(Chain of Thought, CoT)推理方法已被证明能够显著提升大语言模型(LLMs)在复杂任务中的表现。而在多模态大语言模型(MLLMs)中,CoT 同样展现出了巨大潜力。
端到端多模态GUI智能体有了“自我反思”能力!南洋理工大学MMLab团队提出框架GUI-Reflection。
“先推理、再作答”,语言大模型的Thinking模式,现在已经被拓展到了图片领域。
OpenAI o1和DeepSeek-R1靠链式思维(Chain-of-Thought, CoT)展示了超强的推理能力,但这一能力能多大程度地帮助视觉推理,又应该如何细粒度地评估视觉推理呢?
模型安全和可靠性、系统整合和互操作性、用户交互和认证…… 当“多模态”“跨模态”成为不可阻挡的AI趋势时,多模态场景下的安全挑战尤其应当引发产学研各界的注意。
OpenAI推出SearchGPT没几天,开源版本也来了。 港中文MMLab、上海AI Lab、腾讯团队简易实现了Vision Search Assistant,模型设计简单,只要两张RTX3090就可复现。
内存占用小,训练表现也要好……大模型训练成功实现二者兼得。 来自北理、北大和港中文MMLab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满足低秩约束的大模型全秩训练框架——Fira,成功打破了传统低秩方法中内存占用与训练表现的“非此即彼”僵局。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数据科学学院武执政副教授团队联合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 OpenMMLab 团队开源了综合音频生成项目 Amphion(安菲翁)。该系统旨在打造一个集语音合成转换、歌声合成转换、音效音乐生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开源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