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在做原生AI产品,产品经理会面临至少下面5个问题
现在做原生AI产品,产品经理会面临至少下面5个问题随着2025年的时间推进,我身边很多人投入做AI产品的产品经理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跟他们沟通后,我发现主要就3点限制,如果你也打算做AI产品,这篇文章可以帮助你少走弯路,至少在产品定位上,你可以更好的决定是做native AI还是AI+产品。
随着2025年的时间推进,我身边很多人投入做AI产品的产品经理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跟他们沟通后,我发现主要就3点限制,如果你也打算做AI产品,这篇文章可以帮助你少走弯路,至少在产品定位上,你可以更好的决定是做native AI还是AI+产品。
这是我关于「AI Native 系列」的第二篇文章,主题是:行动闭环。在上一篇里,我讲了什么样的产品才算得上真正的 AI Native,分享了我对 MCP 协议、AI 架构原生性和任务闭环的理解。
又一家A股上市公司冲刺“A+H”!6月26日,上海AI产品公司合合信息递表港交所。招股书显示,合合信息是一家原生AI(AI-native)公司,已成为全球多模态大模型文本智能技术的领先者,业务已覆盖全球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3款C端产品拥有数亿全球用户群,是少有的同时在中国和全球拥有成规模用户量的原生AI公司。
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每天敲击键盘的这个动作,可能很快就会变成历史?150 年前发明的键盘,竟然仍然是我们与计算机交流的主要方式。
几个月前,我第一次看到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的官方定义,心里突然有种特别强烈的感觉: 真正的 AI 产品,一定不仅停留在聊天阶段,必须要能够主动地调用工具、完成任务,真正形成功能闭环。
AI客服这赛道我在之前文章《Box CEO爆料:我们过于关注AI炫酷应用,却忽视了这个价值数千亿的机会!》和《两个“特别坑”的AI产品创业方向,你知道吗》中分析过很多次,是当下符合TMF和PMF的一个典型赛道,无论是Bootstrapped的独立开发者还是拿了巨额融资的新一代AI-Native的客服产品都有相应的成功案例。
你有没有想过,企业财务管理这个看似传统的领域,正在经历一场彻底的技术革命?
2025 年以来,Agent 开发量和使用量都有明显提高。Agent 的爆发带来了 Agent Infra 需求的爆发。在过去 1-2 年,Agent 开发大多依赖开发者手动使用传统 Infra 搭建,开发工程量大、流程复杂,但随着越来越多 Agent-native Infra 涌现,Agent 开发的难度和周期都在缩小,开发的范式正在重构和收敛。
当红的 AI 搜索应用 Perplexity 的 CEO 发了一条 X 帖子,他开玩笑说:随便去问那些身价过亿的投资人,看看他们需要什么样的产品。他们大概率会回答,需要一个个人 CRM 系统。其实,他们真正想要的是一个什么都知道的智能助手,可以主动帮忙处理各种事务。
最近,机缘巧合之下,笔者发现了一款 AI-native 的日程管理软件,让我突然眼前一亮。日程管理领域,早已有一整套成熟完整的理论体系,无论是「重要 vs 紧急」四象限理论、番茄工作法、还是 GTD 理论,都早在上世纪就已经被提出。而这款软件,却在这样一个「历史悠久、创新稀少」的领域中,依然借助 AI 做出了突破,甚至意外地,在我的日常生活里真正起到了点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