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oogle一夜十二次,能否逆袭当回AI界老大
Google一夜十二次,能否逆袭当回AI界老大今天早上看到 Google 开完了他们的 Google Cloud Next 25,发了近 20 个 AI 相关的模型、应用、开发工具、硬件。
今天早上看到 Google 开完了他们的 Google Cloud Next 25,发了近 20 个 AI 相关的模型、应用、开发工具、硬件。
Google 终于下场了。搞了一个完全平替 V0、Bolt.new、Lovable 的产品 Firebase Studio。用自然语言一键生成网站或者App,后续还能集成 firebase 的各种服务,构建全栈应用。
今天凌晨,国际计算机学会(ACM)宣布了今年的 ACM 计算突破奖获奖者。丛京生(Jason Cong)「因其在现场可编程系统和可定制计算的设计和自动化方面做出的奠基性贡献而获奖」。
北京大学陈宝权教授团队提出RainyGS技术,通过结合物理模拟和3D高斯泼溅渲染框架,实现了真实场景中动态雨效的高质量仿真与呈现,真正实现「从真实到真实」,或者「以仿真乱真」,即Real2Sim2Real !相比现有的视频编辑工具(如 Runway),其物理真实性获得保证。
阿里巴巴的云业务部门正升级其海外可用的人工智能工具套件,以吸引更多全球客户。
随着AI能力的迭代升级,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趋势,AI已经从最初理解人类进行智能对话,逐渐演变成一种情感治愈工具。而这种工具的体现形式不仅仅限于正值火热的AI萌宠硬件、AI社交软件,还有一些小众的细分应用,比如AI解梦。
几天前,AI 驱动的演示工具 Tome 宣布,将在四月底前关闭 Tome Slides 功能,并转型至销售领域(「搞定交易,而非幻灯片」:面向销售的 AI 助手)。
新的AI进化法则
想象一下,你坐着时光机回到1750年——那个时代没有电,远程通信就意味着要么大声呼喊,要么朝天鸣炮,所有的交通工具都靠消耗饲料来运行。你到了那里,找一个1750年的人
「未来,99% 的 attention 将是大模型 attention,而不是人类 attention。」这是 AI 大牛 Andrej Karpathy 前段时间的一个预言。这里的「attention」可以理解为对内容的需求、处理和分析。也就是说,他预测未来绝大多数资料的处理工作将由大模型来完成,而不是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