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意图识别:实现人类和智能体的有效沟通
意图识别:实现人类和智能体的有效沟通意图识别及其在智能设计中的应用
意图识别及其在智能设计中的应用
2025年1月17日,国家超级计算机成都中心迎来了一场科技盛宴——全球首个亿级参数量地震波大模型“谛听”正式发布。这一里程碑式的成果,不仅标志着我国在地震学研究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更以其卓越的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引发了全球科学界的广泛关注。
在当今AI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大语言模型(LLM)的评估问题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挑战。传统的做法是直接采用最强大的模型(如GPT-4)进行评估,这就像让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直接处理所有交通违章案件一样,既不经济也不一定总能保证公正。
DeepSeek版o1,有消息了。还未正式发布,已在代码基准测试LiveCodeBench霸榜前三,表现与OpenAI o1的中档推理设置相当。注意了,这不是在DeepSeek官方App已经能试玩的DeepSeek-R1-Lite-Preview(轻量预览版)。
Ben Hylak从最初对o1不满到逐渐掌握使用技巧,成功将其转化为解决重要问题的得力工具。本文探讨了如何正确使用o1,解锁其强大的报告生成和推理分析能力。
【新智元导读】逆龄AI真的被OpenAI实现了!新模型GPT-4b micro通过蛋白质重编程技术,有望将人类寿命延长十年。
近年来,视觉大模型(Large Vision Language Models, LVLMs)领域经历了迅猛的发展,这些模型在图像理解、视觉对话以及其他跨模态任务中展现出了卓越的能力。然而,随着 LVLMs 复杂性和能力的增长,「幻觉现象」的挑战也日益凸显。
据外电报道,就在谷歌与美联社签署协议的第二天,Mistral 还宣布与法新社 (AFP) 达成内容协议,以提高Mistral 聊天机器人产品Le Chat的答案的准确性。对于这家总部位于巴黎的人工智能公司来说,这是第一笔此类交易。这表明 Mistral 不想被视为仅仅一家基础模型制造商。
2024又是AI精彩纷呈的一年。LLM不再是AI舞台上唯一的主角。随着预训练技术遭遇瓶颈,GPT-5迟迟未能问世,从业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寻找突破。以o1为标志,大模型正式迈入“Post-Training”时代;开源发展迅猛,Llama 3.1首次击败闭源模型;中国本土大模型DeepSeek V3,在GPT-4o发布仅7个月后,用 1/10算力实现了几乎同等水平。
近日,珞博智能(Robopoet)官方发布一则消息,前字节大模型解决方案架构师潘雨楠(Yuna)正式加入珞博,出任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CTO)。潘雨楠本科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又在香港大学取得计算机专业硕士学位,她的学术背景为其在科技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