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黑盒神经网络!港大推出全新「会说话」的推荐系统大模型XRec,从黑盒预测到可解释
打开黑盒神经网络!港大推出全新「会说话」的推荐系统大模型XRec,从黑盒预测到可解释香港大学推出的XRec模型通过融合大型语言模型的语义理解和协同过滤技术,增强了推荐系统的可解释性,使用户能够理解推荐背后的逻辑。这一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为推荐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和动力。
香港大学推出的XRec模型通过融合大型语言模型的语义理解和协同过滤技术,增强了推荐系统的可解释性,使用户能够理解推荐背后的逻辑。这一创新成果不仅提升了用户体验,也为推荐技术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方向和动力。
基于 Transformer架构的大型语言模型在各种基准测试中展现出优异性能,但数百亿、千亿乃至万亿量级的参数规模会带来高昂的服务成本。例如GPT-3有1750亿参数,采用FP16存储,模型大小约为350GB,而即使是英伟达最新的B200 GPU 内存也只有192GB ,更不用说其他GPU和边缘设备。
大语言模型提示中,竟有不少「怪癖」:重复某些内容,准确性就大大提高;人名变匿名,准确性就大大下降。最近,马里兰OpenAI等机构的30多位研究者,首次对LLM的提示技术进行了大规模系统研究,并发布75页详尽报告。
大语言模型(LLM)的迅速发展,引发了关于如何评估其公平性和可靠性的热议。
当前主流的视觉语言模型(VLM)主要基于大语言模型(LLM)进一步微调。因此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将图像映射到 LLM 的嵌入空间,然后使用自回归方式根据图像 token 预测答案。
通过算法层面的创新,未来大语言模型做数学题的水平会不断地提高。
最近两天,一篇入选 ACL 2024 的论文《Can Language Models Serve as Text-Based World Simulators?》在社交媒体 X 上引发了热议,就连图灵奖得主 Yann LeCun 也参与了进来。
来自浙江大学和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的研究者发表了他们关于「表格语言模型」(Tabular Language Model)的研究成果
近年来,大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 LLMs)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得益于其在各种语言生成任务上的出色表现,大语言模型推动了各种人工智能应用(例如ChatGPT、Copilot等)的发展。然而,大语言模型的落地应用受到其较大的推理开销的限制,对部署资源、用户体验、经济成本都带来了巨大挑战。
GPT-4o再次掀起多模态大模型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