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血压计的束缚是否无法避免?瑞士公司 Aktiia 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这家专注于无袖带连续血压监测的公司,2025年5月2日宣布,完成了4200万美元(3.05亿人民币)B轮融资,
并正式更名为 Hilo,计划将其 AI 驱动的手腕可穿戴设备推向全球市场。
Hilo采用独特的光学监测与人工智能算法组合,提出一种无需袖带、连续、便捷的血压管理路径,正在逐步改变临床医生和高血压患者的监测方式。
Hilo 的产品是一款基于光电容积描记术(PPG)技术的手环设备,可全天候、非侵入式地测量血压和心率,用户仅需佩戴在手腕处即可。
Aktiia/Hilo 的临床数据对比显示,其在白天时段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平均值与动态血压监测(ABPM)系统基本一致。
ABPM 目前被视为高血压诊断和风险评估的临床金标准。
用户评价普遍认为,该设备“方便、无痛”,并“更适合长期使用”。尤其对于传统袖带让人焦虑、或需夜间监测的慢病患者群体,Hilo 提供了更具依从性的替代方案。
目前,该设备已获 CE 认证,并在44个国家(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沙特)获得销售许可,预计将在2025年获得美国 FDA 批准。
此次 B 轮融资由 Earlybird Health 与 Wellington Partners 联合领投,Kfund 与 naturalX Health Ventures 等新投资者参与,
原有投资方 Khosla Ventures、redalpine、Molten Ventures、Translink Capital、Verve Ventures 均继续加码。
Hilo CEO Raghav Gupta 表示:“这轮融资是对我们创新技术的认可,也是对全球数十亿高血压患者服务能力的信心投票。
全球仅有约20%的高血压患者能有效控制血压,技术介入的紧迫性前所未有。”
更名为 Hilo,不只是品牌字母的变化,而是一次战略认知转型:
更名背后是 Hilo 对外传递的信号:不仅要做一款设备,更要成为个人与临床之间的长期数据连接桥梁,打造标准化、高频率、被动式的数据采集系统。
截至目前,Hilo 的产品已获得欧洲 CE 认证,并在以下国家取得上市许可:
公司还披露,其累计销量已超过 12 万台,用户数据已突破 3 亿个血压数据点,并正在拓展面向保险公司、远程医疗平台及企业健康管理的合作路径。
借助 AI 算法能力、可穿戴设备数据源与应用程序的集成体验,Hilo 正从单一设备制造商,转型为具有以下特征的平台型公司:
1.由间断式 → 连续监测:为医生提供更丰富的时间维度;
2.由主动式 → 被动感应:提高依从性,降低行为负担;
3.由设备供应商 → 数据平台商:赋能远程医疗、企业健康管理场景;
4.由区域市场 → 全球化标准:基于 CE、FDA 和数据合规性全面布局。
在老龄化人口加剧、慢病负担持续上升的背景下,连续血压监测的普及不仅关乎患者体验的改善,也可能重塑远程医疗平台的基础能力结构。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思宇MedTech”,作者 :思宇MedTe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