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主角是:Codeway,网址👉 https://www.codeway.co/
今天介绍的是一家土耳其的 AI 初创公司,之前我们介绍了很多中国和美国的 AI 初创公司,大多是专注1-2个产品,拥有“核心科技”和华丽团队背景和资源的“二代型”公司。
今天介绍的这家公司很特别,简单说就是一家大家常说的“套壳”公司,它在短期内快速推出/复制超60款 AI 应用,可以称为 “AI App工厂”,今天就想分享下AI “套壳”公司的发展路径。
今天的文章有点儿长,可以直接跳到「增长策略和变现模式 」那部分,我觉得是核心,或许可以给创业者一些参考。
Codeway 总部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于 2020 年创立,它是一家致力于AI 驱动的移动应用开发公司,自成立以来陆续发布超过 60 款应用,在全球累计下载超过 3 亿次。
Codeway 初期以手机清理工具 Clean Up 切入市场,但很快就凭借敏锐的市场嗅觉和精准的产品策略,在AI应用红海中开辟了自己的增长路径。团队规模从创始初期的70人扩展至2023年的超100人,截至最新的对外数据,员工已超过200人。
不同于之前介绍的其他 AI 明星公司,Codeway 一没有华丽的团队背景,二不是含着金汤匙出身,它的成长轨迹非常“草根”。
公司成立初期采取了典型的“广撒网”策略,横跨社交、游戏、工具等多个领域开发产品,但市场反响平平。唯一取得商业成功的是一款名为Clean Up的手机系统清洁工具,它成为Codeway早期的现金奶牛,支撑着公司的持续探索。
转折点出现在2021年底——当全球AI浪潮尚未全面爆发时,Codeway率先推出AI换脸产品FaceDance,让用户照片中的人物能跟随音乐做出各种搞怪表情。这款产品迅速引爆欧美市场,在TikTok上掀起创作热潮,相关话题观看次数高达1.81亿次。
FaceDance 的成功为 Codeway 指明了方向:专注于 AI 驱动的消费级应用:
至此,Codeway 完成了从工具开发者到 AI 应用工厂的华丽转型,在知名风投a16z发布的全球Top50 AI应用榜单中,Codeway 旗下就有三款产品上榜。
其实看到这里,你会发现,Codeway 构建了一个覆盖多元场景的消费级 AI 产品矩阵,这些应用虽在技术深度上未必领先,却凭借精准的定位和出色的用户体验在全球市场取得了成功。
1. 娱乐化AI应用:病毒式传播的秘诀
FaceDance:作为Codeway的首个AI爆款,FaceDance巧妙结合了AI换脸技术与病毒式传播机制。用户上传照片后,应用会生成人物随音乐搞怪跳舞的短视频,这种极易引发社交分享的内容形式使其在TikTok上迅速走红。2023年3月,FaceDance单月收入达129万美元。
Wonder:用户只需输入关键词并选择艺术风格,即可生成对应画作。尽管功能上与其他AI绘画工具相似,但Wonder凭借简化的用户体验和持续的迭代更新在37个国家跻身应用商店Top10。
2. 实用工具型AI:解决刚需的高效方案
Chat With Ask AI:作为接入ChatGPT的聊天机器人应用,它在功能上虽无明显技术突破,但通过精心设计的用户引导和使用门槛的降低获得市场认可。产品提供丰富的提示词库,帮助用户快速上手AI对话,解决了普通用户面对空白聊天框时的“冷启动问题”。在商业化高峰期,这款“套壳”应用月流水高达240万美元。
PhotoApp:作为一款集成了照片增强、背景消除等功能的AI修图工具,代表了Codeway在实用工具领域的延伸。这类产品瞄准用户更明确的修图需求,通过解决具体痛点实现商业化。
3. 教育类AI:新兴增长引擎
Learna:2024年9月推出的AI语言学习应用,这款专注于英语教学的产品上线仅两个月就获得全球400万下载量,在Google Play单渠道下载量超300万,并进入80多个国家教育榜前十。Learna 针对印度、巴基斯坦等英语学习需求旺盛的市场,通过短视频广告高效获客,强调“通过AI导师提升英语对话能力”的核心价值。
看了这么多,你可能会感慨:这就是一家“套壳”公司啊。没错,但“套壳”本身不也是一种战略选择吗。
AI 让技术平权,为什么做 AI 的创业公司一定要求有“硬科技”?懂用户,懂营销的“软实力”公司也是一种路径,没什么对错。
回到 Codeway,作为一家产品没有差异化,且面向消费端的 AI 应用公司,用户获取和区域市场选择,以及精细化增长策略就是它的成功秘籍。
1. 数据驱动的用户获取
高效广告投放:数据显示,在美国iOS端近30天的广告投放中,Codeway 旗下 Face Dance 和 Wonder 的广告展示量虽低于行业头部产品,但获客转化率却显著高于同行,形成“低展示、高转化”的高效模型。
精准素材定位:以 Learna为例,其在全球投放的1800多条广告中,针对印度裔移民群体的素材设计尤为精准:视频中采用南亚面孔的AI教师,文案强调“Learning English is very easy”(学英语很简单),直击目标用户痛点。这种本地化策略使Learna的单条广告曝光量常超千万次,显著降低获客成本。
2. 区域化市场策略
高 ARPU 市场深耕:FaceDance、Chat With Ask AI等产品以美国、加拿大等高付费意愿市场为核心,美国用户贡献了FaceDance超过50%的收入。针对这些市场,Codeway强调订阅优先的变现模式,最大化单用户收入。
高潜力新兴市场布局:Wonder和Learna则重点瞄准印度、东南亚等用户基数庞大但付费意愿较低的市场。在印度,Codeway利用当地“三语教学”政策(母语、英语、印地语)催生的语言学习刚需,结合当地人口结构年轻化、留学需求激增的特点,快速获取海量用户。
3. 变现模式:激进但精细化的商业化设计
3.1 混合变现模型的精准应用
Codeway几乎全线产品采用“广告+内购”混合变现模式,但针对不同产品特性设计了截然不同的方案:
娱乐型产品(如FaceDance):采用“轻订阅+重广告”策略。用户打开应用即看到基于自己照片生成的趣味动画,此时弹出订阅页面(2.99美元/周),背景正是个性化内容,极大提升付费冲动。若用户拒绝付费,仍可通过观看广告免费制作视频,避免因付费墙导致用户流失。这种设计尊重了娱乐产品“非刚需、冲动消费”的特性。
工具型产品(如Chat With Ask AI、PhotoApp):采用“功能锁定+权益驱动”策略。Chat With Ask AI 允许新用户仅发送3条免费消息,超出后需订阅;PhotoApp则要求免费用户编辑每张图片需观看两段广告,同时在广告展示期间突出“去广告”的订阅权益。这些设计充分利用了工具类用户完成任务的强意愿,将其转化为付费用户。
3.2 订阅设计的“心机”
周订阅主导:其产品多采用“周订阅+终身订阅”组合,放弃传统的月订阅模式。数据显示,周订阅贡献了内购收入的80%以上,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种设计利用消费者对小额支付的敏感度降低,提高了付费转化率。
免费试用策略:几乎所有产品都提供3天免费试用,但通过巧妙的界面设计降低用户取消率。例如,免费试用选项被设计为“开关按钮”,标注“现在无需付款”,并在旁边添加倒计时,营造紧迫感。
价格锚定:在Chat With Ask AI等产品中,Codeway设置了相对高价的周订阅(如19.99美元/周)与“终身优惠”(39.99美元)形成强烈对比,引导用户选择后者。实际上,终身方案的单次付费虽高,但长期看降低了用户流失风险。
3.3 用户体验与商业化的平衡术
尽管Codeway的变现策略被一些媒体称为“丧心病狂”,但其成功之处在于根据不同产品特性找到平衡点:
刚需产品承受更高频付费提示:如PhotoApp在用户操作关键路径(上传、下载)插入广告,但因用户修图需求明确,容忍度较高。
非刚需产品减少打扰:如FaceDance仅在应用启动时展示订阅页,使用过程中不打断体验,避免“吓退”娱乐型用户。
这种精细化运营使Codeway在商业化上表现亮眼:公司应用内购总收入超5693万美元,单月收入峰值达400万美元以上。截至2024年,仅Chat With Ask AI单款产品就创造了5300万美元收入,实现“平均每个用户下载带来1美元收入”的高效变现。
最后,太长了,就写到这里吧。其实后面还想写很重要的组织能力、产品和工程能力、社区建设能力等,但今天主要想分享就是 AI “套壳”公司的发展路径和增长及收费策略。
我最想说的是,Codeway 确实是“爆款投机者”和“套壳 APP 工厂”,但也很值得学习。有了“套壳”积攒的资本,Codeway 未来转型空间充满各种可能。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Fun AI Everyday”,作者是“张艾拉”。
【开源免费】Deep-Live-Cam是一个只需一张图片即可实现实时换脸和一键视频深度伪造的AI项目。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hacksider/Deep-Live-Cam
【开源免费】LangGPT 是一个通过结构化和模板化的方法,编写高质量的AI提示词的开源项目。它可以让任何非专业的用户轻松创建高水平的提示词,进而高质量的帮助用户通过AI解决问题。
项目地址:https://github.com/langgptai/LangGPT/blob/main/README_zh.md
在线使用:https://kimi.moonshot.cn/kimiplus/conpg00t7lagbbsfqkq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