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场 AI 战争,打在电网上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
# 热门搜索 #
下一场 AI 战争,打在电网上
5301点击    2025-08-05 15:55

就在前几天,OpenAI 又搞了个大动作。


他们要在德州阿比林,新增 4.5GW 的电力接入,并且已经和 Oracle 签好了合同。


下一场 AI 战争,打在电网上


你没看错,4.5GW,相当于五座核电站。Sam Altman 自己在 X 上发照片配文,强调“这是一项巨大的基础设施项目”,像是生怕别人看不懂它的量级。要知道,这仅仅是 Stargate 这个项目的一部分。


什么是 Stargate?你可以理解为 OpenAI 试图用四年时间、5000 亿美金,造出一张属于自己的 AI 能源网络——多个数据中心,几百万吨设备,外加几座发电站和专属输电线。


而之所以 OpenAI 要这样自造电网,并不是因为他们富,而是因为美国电网,真的供不起它们。


我们带大家来算笔账——


GPT-3 训练一次,用了 3,640 个 PetaFLOP/s-days;到了 GPT-4,这个数字直接飙到了 20 万。


下一场 AI 战争,打在电网上


什么概念?


如果我们把这些算力换算成普通人家能理解的家用电脑:GPT-4 的训练大约等于你拿 1.6 亿台高性能台式机,一起跑满一天。


用顶配的 RTX 4090 显卡来算,也要 5500 万块才能撑下来。如果你用的是数据中心专用的 A100 卡,也要堆上 64 万块,每块电费 400 瓦,训练完一轮 GPT-4 得烧掉 615 万度电。


这还只是训练一次。


模型训完就结束了?不,真正吃电的,是上线之后的推理服务——也就是你每天在用 ChatGPT 的那部分。OpenAI 每天的推理集群光是用电,就要超过 56 万度,一年就是 20 多亿度电,相当于一个中等城市的年用电量。


AI 模型从出生那天起,就成了个长期吃电的超级巨婴。


这个巨婴的胃口,普通电网喂不饱了。


OpenAI 的 Stargate 想接入 4.5GW 电力,看起来很庞大。但你去翻美国的输电规划,会发现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为美国不是没电,是电网还停留在上个世纪,“拉不了线”。


电厂你可以建,但要把电送到数据中心,你得先通过一整套输电线路的联邦审批流程,从环境影响评估、土地使用听证、到各州的能源委员会签字,动辄四年起步,有的十年卡死也批不下来。


美国的 AI 厂商们可能服务器早就装好了,人也招了,模型也更新了,唯一差个插座,电线批不下来。一个个数据中心就变成空壳子,就跟房地产泡沫时的“空心楼盘”一模一样。


这不是虚构。北弗吉尼亚的阿什本,就是世界上密度最高的数据中心走廊。现在的新项目,不少都“等电”状态。排在电网公司门口,希望有人能早点来批那根该死的线。


下一场 AI 战争,打在电网上


更讽刺的是,美国 AI 公司不仅拉不了线,还得给电网公司交“预付款”,就像租房高峰期你提前一年交五年房租,只为抢个有空调的房间。


下一场 AI 战争,打在电网上


电贵也贵得有理。AI 的电价,有时候像是给富人单独开的 VIP 水龙头,而普通人的电费就悄悄涨了一毛。于是你会看到一种新的民怨:不是 AI 抢工作,是 AI 抢电。一个用来生成猫图和写稿子的玩意儿,居然吃掉了整个城市的电配额。


Anthropic 在前几天发布了一份名为《Build AI in America》的报告。


地址在此:https://www.anthropic.com/news/build-ai-in-america


下一场 AI 战争,打在电网上


里面有一句话说得很直白:按当前趋势,美国 AI 产业到 2028 年,至少要用掉 50GW 的电力。这还只是保守估计,业内甚至有人喊出“92GW”这种惊人的预测值。


下一场 AI 战争,打在电网上


50GW 是什么?相当于五十座百万千瓦级的电厂,要是核电站的话,大概要建整整一轮“三代核电”才供得上。


听起来夸张,但你去看 OpenAI、微软、Anthropic 这些公司现在的动向,就知道他们不是喊口号,而是真的要造电。微软投了小型核电站,OpenAI 的老板自己投了核聚变公司,Anthropic 则在四处游说,希望联邦政府快点通过输电线审批流程。AI 公司已经从做算法的变成“电力自救组织”了。


但你再看看中国,完全是另一幅景象。


2023 年,中国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超过 4.3 亿千瓦,是美国的十倍以上。今年前半年,光是风电和光伏的新增装机就又干出了 3.5 亿千瓦。


美国人四五年批不下来的电力规划,我们一个季度就干完了。


中国的这些电力,并不是瞎造,而是精准对接到了“东数西算”的布局上。


下一场 AI 战争,打在电网上


宁夏、内蒙古、贵州……这些以前没什么工业负荷的地方,如今一个个建起了“算力小镇”。张家口的数据中心集群,单机架数超过 44 万个,服务器数量比全美一半州加起来都多。并且不是先建服务器、后接电,而是“先通电、后装机”,电厂、变电站、数据中心同步开建。


而在数据中心之外,还有一些规模更大的事情,在悄悄铺开。


比如藏东南,雅鲁藏布江下游的一段大峡谷。那是一条河流在高原尽头突然拐弯的地方,落差惊人,水能极丰。几天前,一项总投资超过万亿元的水电工程在这里开工。


下一场 AI 战争,打在电网上


地质活跃,交通困难,施工周期极长,但工程依旧照常推进。


你很难不去想象,这样一个位置、这样一个容量的项目,十年后电会流向哪。又或者,谁会用得上它。


没有人明确说过这和 AI 有关。


可在一张越来越复杂的电力调度图上,这类工程,总会默默占据最关键的那个节点。


这月初,上海国家电网还做了个测试:对一个 AI 数据中心下达了调峰指令,三分钟内,这些 AI 任务就被“热迁移”到了千里之外的湖北十堰,把上海本地电负荷瞬间降了 75%。


下一场 AI 战争,打在电网上


这就是“算力高铁”真正跑起来的样子——哪里有电,模型就搬到哪。


这些基建是地方政府、电网调度、通信运营商的三方协同,是每一环都对齐到“国家级产业规划”这个大盘子里。


这才是下一场 AI 战争真正打响的地方:不在参数量、论文榜、谁先发模型,而是在电网、审批、调度、发电站的背后,是谁能真正养得起一个 AI 时代的能源底座。


AI 的技术迭代可能是全球的,但电力基础设施,一定是国别性的。


你可以有最聪明的模型、最强的芯片、最牛的工程师,但如果你接不上电,啥都不是。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夕小瑶科技说”,作者是“R.Zen”。


AITNT-国内领先的一站式人工智能新闻资讯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