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媒最新消息显示,月之暗面的新一轮融资,已经进入临门一脚的“收尾阶段”。这一轮资金规模被多名知情人士形容为“数亿美元级别”,目标估值则被抬到了约 40 亿美元区间。相比 2024 年 B 轮融资时 30 亿美元出头的定价,又上了一个台阶。
据报道,月之暗面正在与多家全球机构资金谈判,老股东腾讯预计会继续加码,IDG 等机构也在冲刺最终决策。内部给部分潜在出资人的口径是——争取在今年底前完成融资,并在明年下半年启动 IPO。
这释放出三个信号:第一,管理层认为当下这轮融资已经足以支撑一段时间的高强度训练与推理成本,下一次大规模补血,很可能要交给二级市场;第二,中国本土大模型公司里,已经有人准备从“融资故事”切换到“公开市场叙事”,接受更频繁、更透明的财务与经营审视;第三,对比海外 OpenAI、Anthropic 仍然停留在非上市结构,中国 AI 初创选择尽早走向 IPO,本身也是对国内外监管、资本环境差异的一种回应,用相对更确定的通道,换取持续的算力与现金流来源。
在中国,基础大模型公司的上市潮正暗流涌动。智谱已于 2025 年4 月启动辅导备案,拟最早在年底前提交招股书,冲刺成为“大模型第一股”。与此同时,根据路透社报道,MiniMax 已向香港交易所秘密递交 IPO 申请,目标估值超过 40 亿美元,募资规模预计在 4–5 亿港元区间。
参考文献:
[1] https://www.wsj.com/tech/ai/chinas-moonshot-ai-raising-fresh-funds-that-could-value-it-at-about-4-billion-20562245
[2] https://www.reuters.com/world/asia-pacific/chinese-ai-firm-minimax-files-confidentially-hong-kong-ipo-sources-say-2025-07-16/?utm_source=chatgpt.com
文章来自于微信公众号 “Z Finance”,作者 “Z 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