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和 AI 聊天,你可能已经是个「神经病」
每天都和 AI 聊天,你可能已经是个「神经病」维基百科的「ChatBot 精神病」这一词条,诞生自今年 6 月。在过去 4 个月里,被编辑了超过 300 次,参考资料 24 条,著名案例有 TikToker、硅谷投资人、未成年用户……
维基百科的「ChatBot 精神病」这一词条,诞生自今年 6 月。在过去 4 个月里,被编辑了超过 300 次,参考资料 24 条,著名案例有 TikToker、硅谷投资人、未成年用户……
早上工作的时候发现,Trae的模型列表中已经找不到Claude模型了。与此同时,行业群内、包括官方答疑群内也有不少朋友反应,自己的Trae都用不上claude。细心的朋友发现,虽然Claude模型消失了但付费用户的订阅里显示每月增加了300次的快速请求。猜测此举是对claude模型下架的一种补偿。
Qwen 团队终于在周日的晚上, 兑现了本周会更新Qwen3-Max thinking 的承诺。 而这个更新, 基本也是上周所有更新中为数不多非常期待的了。 毕竟Qwen3-Max也是Qwen整个家族里最大、最强的模型,
据《智能涌现》获悉,极佳视界近日完成新一轮亿元级A1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华为哈勃、华控基金联合投资。此前8月底,极佳视界宣布完成Pre-A&Pre-A+连续两轮数亿元融资。2个月3轮融资,体现了资本市场对极佳视界团队实力、技术路线和业务推进的认可,也折射出投资方对“物理世界通用智能”(物理AI)关键转折点的判断。
就在今天,OpenAI 与 AWS 官宣建立多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OpenAI 将立即并持续获得 AWS 世界级的基础设施支持,以运行其先进的 AI 工作负载。 AWS 将向 OpenAI 提供配备数十万颗芯片的 Amazon EC2 UltraServers(计算服务器),并具备将计算规模扩展至数千万个 CPU 的能力,以支持其先进的生成式 AI 任务
当地时间 10 月 31 日,由于涌入预印本平台 arXiv 的计算机科学(CS,Compute Science)的由 AI 生成或 AI 辅助生成的综述论文和立场论文数量变得难以管理,arXiv 更新了关于综述论文和立场论文的审核规则,要求这两类论文必须被期刊或会议接收并完成同行评审之后才能提交到 arXiv 的 CS 类别。
如果我不说,你能分清哪个是马斯克本人的声音吗?
在大数据和大模型推动下,微调技术凭借成本低、效率高优势,成为应对小样本、长尾目标等复杂场景的利器。从早期全参数微调到参数高效微调(PEFT),再到如今融合多种PEFT技术的混合微调,遥感微调技术不断进化。清华大学等团队在CVMJ期刊上系统梳理了技术脉络,并指出了九个潜在研究方向,助力遥感技术在农业监测、天气预报等关键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在 AI 多模态的发展历程中,OpenAI 的 CLIP 让机器第一次具备了“看懂”图像与文字的能力,为跨模态学习奠定了基础。如今,来自 360 人工智能研究院冷大炜团队的 FG-CLIP 2 正式发布并开源,在中英文双语任务上全面超越 MetaCLIP 2 与 SigLIP 2,并通过新的细粒度对齐范式,补足了第一代模型在细节理解上的不足。
AI时代,人不再只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而是由无数数据、记录和互动的上下文构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