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ChatGPT核心成员成立的这家初创,我们看到了一种更完整的AI for Science形态
从ChatGPT核心成员成立的这家初创,我们看到了一种更完整的AI for Science形态今年三月,Liam Fedus 在推特上宣布离开 OpenAI。这条推文的影响力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硅谷的风投们几乎是立刻行动起来,争相联系这位 ChatGPT 最初小团队的核心成员、曾领导 OpenAI 关键的后训练部门的研究者,他的离职甚至一度引发了一场“反向竞标”。
 
今年三月,Liam Fedus 在推特上宣布离开 OpenAI。这条推文的影响力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硅谷的风投们几乎是立刻行动起来,争相联系这位 ChatGPT 最初小团队的核心成员、曾领导 OpenAI 关键的后训练部门的研究者,他的离职甚至一度引发了一场“反向竞标”。
 
让AI懂地理,它才会走得更远。GeoEvolve让AI从助理变成「地理学博士生」,自己修bug、改算法、进化模型——这下,科学家可能真的要有个AI同事了。MIT和斯坦福学者提出了GeoEvolve,尝试了这样一种探索:
 
AI科学家时代正在到来,哈佛MIT最新推出的ToolUniverse,通过一个统一平台,让AI用自然语言操作600+科学工具,推动科研自动化的全面升级,迎接科学发现新范式。
 
OpenAI前研究副总裁Liam Fedus与DeepMind材料科学领军者Ekin Cubuk共创Periodic Labs,以一轮高达3亿美元的种子融资走出隐身模式,震惊硅谷。然而,曾给出祝福的前东家OpenAI,并未参与本轮投资。
 
长生不老或将成真?近日,哈佛团队在AI系统K-Dense的助力下揭示衰老分阶段运行的秘密。科研不再是慢工出细活,而是一场AI驱动的全球军备竞赛。当长寿的密码被加速解码,人类是否已准备好面对更长的人生?
 
OpenAI新研究团队,刚刚曝光了——OpenAI for Science,致力于构建加速数学和物理领域新发现的人工智能系统。
 
基础模型(FM)是一种在海量数据上训练的人工智能系统,具备强大的通用性和跨模态能力。港科大最新发表的论文显示:FM可能引领科学进入第五范式,但大模型的偏见、幻觉等问题仍需正视。
 
陶哲轩与GPT-5 Pro这对搭档再大发神威,解决了一个3年无人解决的难题。而且是“不太在自己专业范围内”的问题:微分几何领域的开放问题。要知道,陶哲轩擅长的分析、数论、组合学等研究的往往是整数、函数、算子的性质。而微分几何更侧重于流形的性质,常用的工具也很不一样。
 
来自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的华人学者Wanda Hou,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及Google Quantum AI合作,在谷歌的Sycamore与Willow超导量子处理器上完成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实验。
 
最近,来自西湖大学的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发布了DeepScientist系统,这也是首个具有完整科研能力,且在无人工干预下,展现出目标导向、持续迭代、渐进式超越人类研究者最先进研究成果的AI科学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