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挖出癌症潜在新疗法!谷歌耶鲁联手突破免疫系统冷肿瘤难题
AI挖出癌症潜在新疗法!谷歌耶鲁联手突破免疫系统冷肿瘤难题靠AI挖出了癌症潜在新疗法,AI医疗领域再添猛将。谷歌、耶鲁联手,给攻克冷肿瘤找到了新方法。
靠AI挖出了癌症潜在新疗法,AI医疗领域再添猛将。谷歌、耶鲁联手,给攻克冷肿瘤找到了新方法。
David Fajgenbaum,这位多次被命运击倒却又以勇气与智慧改写人生的医生,用科学、信念与不屈,将自己的奇迹求生化为拯救他人的毕生使命。他创立的Every Cure,借助AI在7500万种药物与疾病的可能组合中挖掘生命曙光,让无数罕见病与绝症患者重燃希望。
“我们希望打造一个能与临床医生并肩工作的 AI 护理助手,接管行政事务,让我们这样的医疗从业者能专注于毕生追求的诊疗工作,”他向 TechCrunch 表示。凯利医生与曾在初创公司共事的瓦利德·穆萨联手,于 2021 年创立 Heidi Health。该公司于 2024 年初开始推出产品。
最近,美国多家 AI+医疗明星公司接连传来进展:OpenEvidence(医学知识搜索) 的 ARR 已突破 1000 万美元,每天有上万名医生付费使用;Abridge(临床文档转写) 完成 2.5 亿美元融资;Tempus AI(肿瘤学与精准医疗) 已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一度超过 60 亿美元;Hippocratic AI(医疗专属大模型) 估值也已达数十亿美元。
2025年9月17日,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创新中心(CAIR)在香港正式开源发布其最新科研成果——EchoCare“聆音”超声基座大模型(简称“聆音”)。该模型基于超过450万张、涵盖50多个人体器官的大规模超声影像数据集训练而成,在器官识别、器官分割、病灶分类等10余项典型超声医学任务测试中表现卓越,性能全面登顶。
想象一下,医院和诊所里三分之一的员工不是在治病救人,而是在接电话、填表格、追保险理赔。这不是什么小问题,而是一个让整个医疗体系运转缓慢、成本高昂的巨大黑洞。
2016年,Hinton曾建议停止培训放射科医生,因为他们在未来五年中很可能被AI取代。如今已快九年,美国放射科医生不仅没有被AI取代,而且还以52万美元的平均年薪成为全美第二高薪的医疗专业,岗位数量也创下历史新高。
来自德国癌症研究中心(DKFZ)、欧洲分子生物学实验室(EMBL)、哥本哈根大学等机构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款名为Delphi-2M的AI医疗大模型。该模型能通过分析用户的医疗记录和生活方式,并提供长达了20年,覆盖癌症、皮肤病和免疫疾病等1258种疾病的风险估计。
医学研究迎来“零人工”时代了?!清华大学自动化系索津莉课题组,发布首个专为医疗信息学设计的全自主AI研究框架——OpenLens AI。首次实现从文献挖掘→实验设计→数据分析→代码生成→可投稿论文的全链条自动化闭环。
近日,AI医疗上市公司Doximity,起诉另一家AI医疗独角兽OpenEvidence,指控其损害声誉并挖走员工。两家公司都在打造医生版“ChatGPT",但因为行业竞争而不断升级法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