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在AI领域超越美国已是板上钉钉?吴恩达:美国无法保持领先
中国在AI领域超越美国已是板上钉钉?吴恩达:美国无法保持领先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成为全球竞争的重要力量。根据斯坦福 2025 年 AI 指数报告,美国虽然仍领先于顶级模型数量,但中国正在迅速缩小差距 —— 在 MMLU、HumanEval 等基准测试中的差距已从几乎双位数下降到几乎持平。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已经成为全球竞争的重要力量。根据斯坦福 2025 年 AI 指数报告,美国虽然仍领先于顶级模型数量,但中国正在迅速缩小差距 —— 在 MMLU、HumanEval 等基准测试中的差距已从几乎双位数下降到几乎持平。
7月8日消息,谷歌智能体业务主管奥马尔·沙姆斯(Omar Shams)近日做客播客节目《Manifold》,接受了密歇根州立大学计算数学教授、大模型应用开发商Superfocus.ai创始人Steve Hsu的专访。沙姆斯曾创办AI初创公司Mutable,后被谷歌收购。
6月27日,“正和岛2025案例共学年会暨AI+先行者创新大集”在合肥继续进行,本次大会以“向新力”为主题,千余位企业家共同探讨AI时代下的组织变革与商业格局。
自从特朗普4月2日提出的“对等关税”之后,国际局势持续动荡。博弈到今天,双方加征的关税率都超过100%,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面对巨大的政策黑天鹅,全球化程度较高的AI产业,不可能独善其身。
2025年斯坦福HAI报告重磅发布,456页深度剖析全球AI领域的最新趋势:中美顶级模型性能差距缩至0.3%,以DeepSeek为代表的模型强势崛起,逼近闭源巨头;推理成本暴降,小模型性能飙升,AI正变得更高效、更普惠。
最近,全球科技行业的焦点无疑落在了DeepSeek引发的热潮之上。几乎在一夜之间,全球市场对中国AI大模型及其相关产业的态度发生了180度转变——从此前的“过度悲观”瞬间跳跃至“极度乐观”,2025也似乎成为中美AI对决元年。
2024又是AI精彩纷呈的一年。LLM不再是AI舞台上唯一的主角。随着预训练技术遭遇瓶颈,GPT-5迟迟未能问世,从业者开始从不同角度寻找突破。以o1为标志,大模型正式迈入“Post-Training”时代;开源发展迅猛,Llama 3.1首次击败闭源模型;中国本土大模型DeepSeek V3,在GPT-4o发布仅7个月后,用 1/10算力实现了几乎同等水平。
中美AI论文数领先,日本需加强国际合作。
前谷歌 CEO Eric Schmidt 在不久前与华盛顿邮报专栏作者 Bina Venkataraman 的对话中透露了对中美科技竞争以及 AI 发展的最新观点。
自从去年ChatGPT4出现以来,以大语言模型为主的AI和星舰一样,在中文网络上愈发被一些群体当成美国对中国的某种决战兵器而极尽吹捧。比如最近风头正盛的某“经济学家”一直在各种场合鼓吹AI将带领美国实现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