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 Context 工程(精读、万字梳理)|见知录 004
有效的 Context 工程(精读、万字梳理)|见知录 004近日刚好得了空闲,在研读 Anthropic 官方技术博客和一些相关论文,主题是「Agent 与 Context 工程」。2025 年 6 月以来,原名为「Prompt Engineering」的提示词工程,在 AI Agent 概念日趋火热的应用潮中,
近日刚好得了空闲,在研读 Anthropic 官方技术博客和一些相关论文,主题是「Agent 与 Context 工程」。2025 年 6 月以来,原名为「Prompt Engineering」的提示词工程,在 AI Agent 概念日趋火热的应用潮中,
无需谷歌“钞能力”,两位清华校友强强联合,直接让基础模型Gemini 2.5 Pro轻松达到IMO金牌水平。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科技圈似乎人均都成了“提示词工程师”,大家都在琢磨怎么用最精妙的语言驯服AI。但包括Andrej Karpathy在内的很多行业大佬已经开始反思了,他们认为,决定AI效果的关键,可能早就不是怎么问,而是你给AI喂了什么料。这个思路,就是最近越来越火的上下文工程(Context Engineering)。
程序员最有价值的技能已经不再是编写代码了,而是精确地向 AI 传达意图。一份完善的规范才是包含完整意图的真正「源代码」。
还在质疑AI生物制药「纸上谈兵」?Chai-2已经把抗体设计成功率从0.1%提升到16%,而且还是零样本!不仅是技术奇迹,这更是范式革命:下一代药神,可能不是生物学博士,而是提示词工程师。
AI 时代,你可能听说过提示词工程、RAG、记忆等术语。但是很少有人提及上下文工程(context engineering)。
Anthropic 前两天发了一篇文章,重点讨论了他们是如何通过多智能体系统来构建 claude 的“深度研究功能”。
大模型元年最热门的AI岗位,现在已经过气了——
在大语言模型(LLM)蓬勃发展的今天,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已经成为AI应用开发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
我有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好多年了,它也让我受益好多年。这个习惯叫“追本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