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PT-5,脱缰的能耗怪兽,日耗等于150万美国家庭电量
GPT-5,脱缰的能耗怪兽,日耗等于150万美国家庭电量GPT-5的日耗电量可达45吉瓦时,这一数值相当于150万美国家庭的每日用电需求,或2至3座核反应堆的输出量。
GPT-5的日耗电量可达45吉瓦时,这一数值相当于150万美国家庭的每日用电需求,或2至3座核反应堆的输出量。
模型也怕猫?你敢信吗?只要在提示词里加一句“猫一生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原本表现优异的大模型立刻陷入混乱,错题率暴涨 3 倍。这种“猫猫级”废话,竟然成了压垮 AI 理性链条的最后一根稻草。
AI自动生成的苹果芯片Metal内核,比官方的还要好?
近日,快手与清华大学孙立峰团队联合发表论文《Towards User-level QoE: Large-scale Practice in Personalized Optimization of Adaptive Video Streaming》,被计算机网络领域的国际顶尖学术会议 ACM SIGCOMM 2025 录用。
您对“思维链”(Chain-of-Thought)肯定不陌生,从最早的GPT-o1到后来震惊世界的Deepseek-R1,它通过让模型输出详细的思考步骤,确实解决了许多复杂的推理问题。但您肯定也为它那冗长的输出、高昂的API费用和感人的延迟头疼过,这些在产品落地时都是实实在在的阻碍。
LLM.265研究发现,视频编码器本身就是一种高效的大模型张量编码器。原本用于播放8K视频的现成视频编解码硬件,其实压缩AI模型数据的效率也非常高,甚至超过了许多专门为AI开发的方案。该工作已被世界微架构大会MICRO-2025正式接收,相关成果将于今年10月在首尔进行展示与讨论。
许多研究者在参加学术会议前,常常会因为制作海报所耗费的大量时间和精力而感到困扰。一张精心设计的海报是高效的学术交流媒介,但现有自动化方法普遍忽略了核心设计原则,导致生成的海报仍旧需要大量人工调整。
9 月 3 日,OpenAI 发布了一份关键的《在 AI 时代保持领先:领导力指南》。该报告总结了该公司与一系列全球大型知名企业合作的经验,这些企业包括制药巨头 Moderna、化妆品巨头雅诗兰黛、Notion 以及跨国银行 / 金融服务公司 BBVA,最终得到了从战略到治理的五大核心原则。
DeepSeek再次出招,直接对标OpenAI!据彭博社最新独家爆料,DeepSeek正开发AI智能体:打造无需复杂指令、可自主学习与执行的下一代AI系统,年底重磅发布!
就在今天,Xcode最流行的超强编程Copilot插件Alex,宣布被OpenAI收编,全员加入Codex开启新工作!这会为Codex在开发者更偏爱的Mac端的攻城略地带来哪些变数?
大模型也会玩信息差了。 Qwen3在基准测试中居然学会了钻空子。
随着内容创作智能化需求的爆发,长时长、高质量数字人视频生成始终是行业痛点。近日,字节跳动商业化 GenAI 团队联合浙江大学推出商用级长时序音频驱动人物视频生成模型 ——InfinityHuman,打破传统音频驱动技术在长视频场景中的局限性,开启 AI 数字人实用化新征程
在大多数人眼中,《我的世界》(Minecraft)只是一款自由度极高的沙盒游戏。 而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与腾讯联合团队的眼中,它却是一座可以演练通用人工智能的“数字练兵场”。
AI 网络犯罪,已进入全自动时代。
苹果自研AI搜索引擎,刚刚曝光!据长期追踪苹果资讯的彭博社记者古尔曼爆料,这家公司预计又有两个新动作: 一是在明年春季推出一款代号为“世界知识问答”(World Knowledge Answers)的AI搜索引擎,与ChatGPT和Perplexity展开直接竞争;二是当下倾向于与谷歌合作,利用谷歌模型为Siri的部分功能提供技术支持。
当你刚用 AI 生成了一个精美的电商网站,却在演示时购物车结账功能存在隐藏 Bug?
你有没有想过,软件商业模式可能正在经历五十年来最大的变革?当我看到 Cursor、Claude Code、Lovable 这些 AI 编程工具的出现,以及它们正在以惊人的速度降低软件开发成本时,我意识到我们正站在一个历史转折点上。这不仅仅是开发效率的提升,而是整个软件行业商业逻辑的根本性重构。
Nano banana正火爆全球,谷歌立马推出官方提示词指南。
小扎的玩法,奥特曼现在也(部分)学会了。
一年前,Google 在 AI 赛道上还是「追赶者」的形象。ChatGPT 席卷硅谷时,它显得迟缓。 但短短几个月后,情况突变。 Gemini 2.5 Pro 横扫各大榜单,「香蕉」模型 Nano Banana 让生图、修图成了轻松事;视频模型 Veo 3 展示了物理世界的理解力;Genie 3 甚至能一句话生成一个虚拟世界。
近日,微软旗下的协作式编程平台 GitHub 正深化与埃隆·马斯克旗下 xAI 公司的合作,将 xAI 的 Grok Code Fast 1 大型语言模型(LLM)的早期使用权整合到 GitHub Copilot 中。
最近刷 Product Hunt,发现一款叫 Indy AI 的工具直接霸榜本周最佳:887 个 Upvote、714 条评论,比第二名多了近 300 票。 评论区里吵翻了:自由职业者说 “终于不用海投 200 封邮件等回复”,HR 却担心 “这玩意会不会抢了猎头饭碗”。
1台AIPC,2个人,3天,复刻出爆款AI笔记Granola核心功能。Granola是一个“很通人性”的AI应用——我们需要的不是转录,而是符合个人大脑特征的AI工具。
加州大学最新推出Orca浏览器,把拥挤标签页变成可随意拖拽、并排比较的无限画布,让AI替你同时点按钮、填表单。你只需像指挥家一样扫一眼全局、下指令,就能让上百个网页和智能体自动完成搜索、整理、汇总,全程可控。
用 AI 学语言,正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我们习惯于在手机里下一个 Duolingo 或 Babbel,利用碎片时间打卡闯关,仿佛离「掌握一门外语」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用过才知道,「快」不是万能药。
最近,自学 Django 三个月的开发者 kekda_charger在技术社区Reddit抛出了一个引发热议的困惑——靠着 AI 辅助,他已经能做出带用户认证的 Web 应用、实时更新功能的系统,甚至完成 API 集成;但一旦脱离 AI,连简单的登录模块都要折腾两三天。
有时候真不是钱多钱少的事儿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你的脸出现在色情网站,又或者被人拿去搞诈骗,可能你下一秒就要报警了。
日本企业正面临紧迫的数字化转型压力。统计显示,仅有16%的数字化转型项目能够取得成功,在传统行业中,这一比例降至4-11%。领导层承诺不足、企业文化僵化以及数字化人才缺乏成为转型的主要障碍。
今年是人工智能正式被提出七十周年,新智元十周年峰会也将于9月7日在北京中关村软件园举行,主题是「新天终启,万象智生」。此次峰会将发布《2025新智元ASI前沿趋势报告》,大会集结百度CTO、NVIDIA副总裁等十位领航者,以「十人十题」解构AI五阶段路线图,纵贯大模型、Physical AI、具身智能到医疗AI、视频AI、脑科学、AI Agent与人才培养,定义下个十年智能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