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CML 2025 Oral | NAS老树开新花,NUS提出智能体超网,成本狂降55%
ICML 2025 Oral | NAS老树开新花,NUS提出智能体超网,成本狂降55%LLM 智能体的时代,单个 Agent 的能力已到瓶颈,组建像 “智能体天团” 一样的多智能体系统已经见证了广泛的成功
LLM 智能体的时代,单个 Agent 的能力已到瓶颈,组建像 “智能体天团” 一样的多智能体系统已经见证了广泛的成功
清华大学软件学院发布生成式时序大模型——日晷(Sundial)。告别离散化局限,无损处理连续值,基于流匹配生成预测,缓解预训练模式坍塌,支持非确定性概率预测,为决策过程提供动态支持。
剑桥大学和范德夏尔实验室在 ICML 2024 上发表的立场论文,直接挑战了当前Agent开发的核心假设:我们一直在用错误的方式让Agent"自我改进"。
还在靠“开盲盒”选择大模型? 来自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研究人员推出了个选型框架LensLLM
王劲,香港大学计算机系二年级博士生,导师为罗平老师。研究兴趣包括多模态大模型训练与评测、伪造检测等,有多项工作发表于 ICML、CVPR、ICCV、ECCV 等国际学术会议。
就在刚刚,DeepMind科学家Jon Richens表示,自己的一篇ICML 2025论文发现,智能体就是世界模型!总之,如果要实现AGI,是绝对不存在无模型的捷径的。而这个说法,恰巧跟Ilya 23年的预言不谋而合了。
本研究由广州趣丸科技团队完成,团队长期致力于 AI 驱动的虚拟人生成与交互技术,相关成果已应用于游戏、影视及社交场景
在多智能体AI系统中,一旦任务失败,开发者常陷入「谁错了、错在哪」的谜团。PSU、杜克大学与谷歌DeepMind等机构首次提出「自动化失败归因」,发布Who&When数据集,探索三种归因方法,揭示该问题的复杂性与挑战性。
「三个点电荷 + Q、-2Q 和 + 3Q 等距放置,哪个向量最能描述作用在 + Q 电荷上的净电力方向?」
本文作者分别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第一作者裴高政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二年级学生,本工作共同通讯作者是中国科学院大学马坷副教授和黄庆明教授。